拿起一張四方紙摺摺剪剪,搖身一變成了錯綜複雜的燈籠,或是一片獨一無二的雪花。對大部分人而言,這是童年回憶的一部分;而對香港建築師兼紙藝師曹晉愷 來說,這就是他的日常。
醉心剪紙之前,曹晉愷於英國劍橋大學修讀建築,沒想過閒時的興趣會成為他的正職。訪問當日,我們走進灣仔藍屋 ,這幢歷史建築既是他的居所,也是他的設計工作室Papertecture 的所在地。他在這裡生活、製作手工藝,還會舉辦工作坊教授學生。
「剪紙好玩的地方是創作空間更大,成果馬上可見。」曹分享他熱愛剪紙的原因。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距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長久以來,它都是既實惠又受歡迎的家居裝飾,尤其是在農曆新年等節日,以紅紙製成的藝術品會帶來歡樂與好運。
然而,曹晉愷當初投入這項民間藝術,源於一個不太美好的經驗。「有一年我本想到年宵市場選購賀年剪紙作品,但款式要不是過分傳統,就是卡通設計,非常一板一眼。」 於是,他決定自行動手,沿用紅紙和以生肖作為題材,保留傳統味道,但同時加入巧思,設計生動又有趣的圖 案,為剪紙注入一絲玩味。
多年來製作建築模型的經驗促使曹以立體的方式思考紙張的變化,並訓練他觀察環境中的細節。他的設計範圍廣泛,從傳統的負空間裝飾,如盤龍及揮春;到現代、複雜的圖案,像是為Dior創作的手袋摺紙;以及為整骨講座而製作的微型人體肌肉骨骼系統。
Credit: Elvis 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