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商務協助與支援通告中心
  • 登入/登記環宇一家
    國泰航空
    通告中心
    南豐紗廠為香港傳統紡織業帶來新面貌
    參觀最新的活化項目,重溫香港昔日的工業傳承與歷史
    南豐紗廠為香港傳統紡織業帶來新面貌

    謝志堅緩緩走過現已經過活化的荃灣南豐紗廠(The Mills ),腦海中浮現許多回憶。這家舊紗廠現已經翻新,於2018年12月重新開放,成為香港最新的古蹟活化項目。

    這位已退休多年的老人家今年83歲,1970年代在南豐紗廠當技工。當時工廠每年生產多達3,200萬磅紗線,他說:「以往這裡每層都放滿了紡織機,日以繼夜地開動,聲音震耳欲聾,連自己在腦袋裡思考的聲音都聽不見。」

    紡織機

    「當時荃灣到處都是工廠大廈,裡面傳來轟隆轟隆地響的機器聲。當年這一區沒有漂亮的商場或住宅,也沒有地鐵。我透過朋友的介紹,進入南豐紗廠工作,開始時每月人工3,000港元,一星期工作六天,每天八小時輪班,沒有午飯時間。不過,你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吃飯。」

    今天,南豐紗廠裡的商戶同樣一邊工作一邊吃飯,不過現在工作枱上的食物可能是豆奶咖啡和素菜卷。紗廠昔日的四廠、五廠和六廠現已改裝成為集歷史承傳、商業和購物三者於一身的全新空間,亦是2018年新興的經營模式。這裡是繼中環的PMQ元創方和大館之後,另一個逃過拆卸命運而成功活化的香港歷史遺蹟。

    南豐紗廠

    Credit: Mike Pickles

    南豐是典型的香港成功故事,以紡紗成為首屈一指的紗廠後,業務發展更趨向多元化,涵蓋地產和航運業。到了2013年,南豐創辦人陳廷驊的外孫女、董事總經理張添琳決定把停產多年的紗廠重新活化,進行新發展。

    活化計劃投放了五年時間及七億港元資金,包括在兩棟原有的廠房之間加建天橋,將之連接起來,天台則改為開放的公園,遍植香草和蔬菜,加建樓頂,還把整堵水泥牆改為透亮的落地玻璃窗。不過廠房內仍然保留了不少舊物,讓謝老先生可藉此追憶過去;例如舊的工廠大閘成為室內裝潢的一部分,用來盛載滅火沙的破舊
    「太平桶」變成標記,而毫無修飾的水泥廊柱則刻意保持原狀,藉此見證當時香港作為製造業重鎮的黃金歲月。

    活化之後的南豐紗廠再次洋溢蓬勃生機,並且保留了許多與昔日歷史的聯繫,裡面其中一個租戶是專為培育時裝、紡織及科技等初創企業而設的南豐作坊。早在南豐紗廠全面開放之前,香港第一個以消費者為本的升級回收再造項目Alt,已經在那裡利用舊衣物編織成新衣服。從清潔、拆線到煥然一新,整個過程只要短短四個小時就可完成,正好為即用即棄的社會上一堂以實物教學的課。

    南豐紗廠

    Credit: Mike Pickles

    南豐紗廠

    Credit: Mike Pickles

    南豐紗廠

    Credit: Mike Pickles

    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簡稱CHAT六廠)將用來舉辦各種活動及展覽,裡面還完好保存了一部運作正常的紡紗機。早前CHAT六廠在荃灣的公共屋邨舉辦活動,由工作人員在現場示範紡織技巧。

    從地面到最頂層,每一層都有咖啡店及餐廳,全部朝向兩個花園中較大的一個。除了多家出售家居飾品及另類時尚配飾的商店之外,這裡還有一間24小時營業的動物診所,以及謝老先生年輕時難以想像的寵物酒店。

    南豐紗廠

    Credit: Mike Pickles

    無論如何,南豐紗廠可說是本地早期歷史的見證。1966年,香港的登記人口為370萬人,從事紡織業的人就有246,470人之多,是全港最多人從事的行業。其後因為成本上漲,使紡織業逐漸移往亞洲其他地區,而香港的工業重心亦轉往其他行業。這幢令曾任紡織技工的謝老先生印象難忘的建築,幫助香港奠定了今日繁榮的基礎,現在它準備再度出發,在未來扮演一個重要角色。正如謝老先生所說:「我年紀大了,但眼見過去工作的地方重獲新生,令我大感鼓舞。這個地方包羅萬有,年輕一代定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

     

    主頁橫幅圖片:Mike Pickles

    相關故事

    香港旅遊資訊

    國家 / 地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
    語言
    廣東話, 英語
    機場代碼
    HKG
    貨幣
    HKD
    時區
    GMT +08:00
    氣候
    亞熱帶濕潤氣候
    國家 / 地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
    時區
    GMT +08:00
    貨幣
    HKD
    機場代碼
    HKG
    語言
    廣東話, 英語
    氣候
    亞熱帶濕潤氣候
    發掘最佳票價飛往
    香港特別行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