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粵式點心名滿天下,不過本地人日常吃的並非只有蝦餃燒賣。城中有不少鮮為外地人認識的經典香港美食,原是街頭流動小販出售的簡單小食,有悠久的傳統。這些食物採用的食材與烹調方式,亦反映這個海港商埠的歷史,以及昔日的快餐不斷演變的過程。
路邊小販雖然已經絕跡,香港的街頭美食文化卻另覓生存空間,在細小的店面和餐廳內繼續發揚光大。以下為你介紹多種值得品嚐的香港地道小食。
Credit: Tommy Tang
隨便問一個本地學生,放學後最喜歡吃的小食是什麼,他們的答案往往是「豬腸粉」。豬腸粉又叫腸粉,用米粉漿蒸成薄皮,再捲成條狀,然後加入海鮮醬、芝麻醬、辣醬和醬油,再灑上炒香的芝麻,用竹籤挑起來吃。隨著食物生產工業化,沒有加入餡料和防腐劑的腸粉變得愈來愈罕見,但位於深水埗的合益泰小食是少數堅持製作傳統腸粉的小店。店內雖然也設有座位,很多顧客都會端著食物到旁邊的小巷內站著吃,體驗真正的街頭小食風味。
深水埗桂林街121號,+852 2720 0239
Credit: Tommy Tang
根據坊間流傳的故事所說,有個雜貨店東主為了不想將碎裂的雞蛋扔掉,於是創製出雞蛋仔這種小食。以往小販推著手推車在街邊即做即賣,後來改為開店售賣,並且變化出多款新口味,包括加入朱古力碎或日式抹茶味。低調高手大街小食名副其實,只做兩款實而不華的口味──原味和鹹蛋雞蛋仔。此外,這裡還有與雞蛋仔形影不離的「格仔餅」;這其實是窩夫餅,烘得外脆內軟之後,塗上牛油、煉奶和花生醬,再灑上一層白砂糖增加口感,然後對摺成三文治,就成為香港美食中的代表。
筲箕灣東大街76A地下B3舖,+852 6601 5300
Credit: Tommy Tang
以鮮蝦或豬肉做成的雲吞,配上爽口彈牙的麵條與上湯,就是一碗美味的雲吞麵。據說雲吞麵是由廣州人麥煥池於大約一個世紀前發明,後來由他的兒子將這種美食帶到香港。隨著麥氏家族在香港開枝散葉,其家人在城中各處開設雲吞麵店,提起麥氏,人們自然就會想起雲吞麵。這家麥奀記(忠記)麵家由麥煥池其中一位孫兒開設,店內的雲吞,據老闆自己說,是按照祖父原來的食譜製作,材料只會採用鮮蝦。
中環永吉街37號,+852 2541 6388
Credit: Tommy Tang
中式豆腐用豆漿加入石膏凝固後造成,這種新鮮食物很容易變壞,在雪櫃和防腐劑尚未出現的年代,每個住宅區的街頭巷尾總會有一間像公和荳品廠這樣的豆腐店。店內除了出售大塊的豆腐供人在家烹調之外,同時也出售一種吸引的小食──豆腐花。這是剛凝固的豆腐,質地嫩滑,撒上蔗糖粉調味就可以吃了。不喜歡甜食也不要緊,這家充滿懷舊氣息的小店還有其他美味選擇,例如鮮搾豆漿和煎釀豆腐。
深水埗北河街118號,+852 2386 6871
港式糕餅的特色是將西式糕餅的烘焙技巧稍加改動,令出品更適合本地人的口味。其中香港美食中的最佳例子是蛋撻,靈感來自英式的奶黃撻,但改以蛋漿作餡料,新鮮出爐時口感香軟柔滑有如嫰豆腐。於1975年開業的豪華餅店烘製出極其鬆化美味的酥皮蛋撻(市面上的蛋撻分為酥皮及曲奇皮兩種),不可錯過。前往購買時,如果你運氣好的話,還可能會遇上香港電影明星「發哥」周潤發,他是這家餅店的常客。
九龍城衛前圍道136號,+852 2382 0383
Credit: Tommy Tang
對於很多本地人來說,叉燒是無可取代的香港美食。這種粵式燒臘非常普遍,從高級食府到像新桂香燒臘這種街坊小店,都可以見到它的蹤影。叉燒通常選用俗稱「梅頭」的豬上肩肉來製作,製法看似相當簡單──首先將肉用醃料醃好,烤熟後塗上麥芽糖再略烤一次,令表面變色澤光潤,就可以上桌了。不過人人各師各法,製作出來的叉燒口味可以有很大的分別。新桂香的師傅以精湛手藝燒出口感和味道均無懈可擊的叉燒,因此雖然地點偏離香港島的中心,依然吸引大批叉燒迷從四方八面蜂擁而至。
柴灣柴灣道345號金源洋樓地下17號,+852 2556 1183
Credit: Tommy Tang
菠蘿包是另一種極具特色的香港美食,這種麵包內其實沒有菠蘿,只因表面上有一層形狀凹凸的脆皮,有如菠蘿的表面,因此被人稱作菠蘿包。本地人喜歡在菠蘿包內夾一塊冰凍的厚牛油來吃,叫做菠蘿油。金華冰廳出品的菠蘿油長年累月保持傳統好滋味,深受顧客歡迎。這家茶餐廳於1970年代開業,東主是一位糕餅師傅的兒子;直到今天餐廳仍然自家烘焙各種經典茶餐廳糕點,除了菠蘿包之外,還有椰撻和表面灑了芝麻的雞批等。
太子弼街47號,+852 2392 6830
Credit: Tommy Tang
粵式點心和雲吞麵固然是極具代表性的香港美食,但是不起眼的茶餐廳內供應的食物,則更能代表香港中西文化合壁的特色。隨便到一間像聯華這樣的舊區街坊茶餐廳去,你會發現最常見的一款早餐是火腿湯通心粉,有如中式湯麵一般。火腸和通心粉都不是中式食物,由於香港昔日是個貿易港,本地烹飪往往採用這些西式食材,做出中西合壁的菜式。此外,茶餐廳內還有不少類似的食物如焗豬扒飯,通常會配港式羅宋湯;羅宋湯以番茄而非紅甜菜頭煮成,因為前者在香港更易買到。
西營盤正街28號,+852 2540 1563
在時尚新潮的咖啡店尚未於香港流行之前,香港人若想以咖啡因提神醒腦,就會喝一杯奶茶。奶茶源自英式傳統,在紅茶中加入牛奶才飲用。香港式的奶茶是英式奶茶的海軍加強版,將錫蘭紅茶煮得非常濃,有時甚至帶點單寧澀味,再加入淡奶而成。奶茶無論熱飲或凍飲(夏季的消暑妙品),都是極受歡迎的日常飲品。由於對奶茶的品質和味道日益講究,香港現在更會舉辦年度奶茶比賽。我杯茶以得獎秘方加上師傅精湛手藝沖調的奶茶,是展開一天活動之前的上佳飲品。
灣仔春園街6號,+852 2386 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