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升級您的網頁瀏覽器 你正在使用我們不支援的瀏覽器。如要享受最佳網站使用體驗,我們建議你升級至更新版本的瀏覽器—請參閱我們的 支援瀏覽器清單
  • 登入/登記環宇一家
    請升級您的網頁瀏覽器 你正在使用我們不支援的瀏覽器。如要享受最佳網站使用體驗,我們建議你升級至更新版本的瀏覽器—請參閱我們的 支援瀏覽器清單
    國泰航空

    香港街頭小吃:小販文化簡史

    從炒栗子到雞蛋仔,只要香港尚有街道,到處都必能看到街邊小販的蹤影
    A street view of Temple Street night market and food vendors with vibrant lanterns overhead in Jordan, Hong Kong.
    Credit: Eliud Kwan
    發掘最佳票價飛往
    香港特別行政區

    在老香港的印象裡,現在的秋天跟以往完全不同。以前中秋節前後,已是毛衣出籠的時候;但現在,天氣炎熱得可以穿上T恤和短褲來過節。不過,即使現時炎熱的日子徘徊不去,用炭爐煨番薯和炒栗子的香氣,依舊令人聯想起香港的秋季。 

    每年大約10月上旬開始,潮濕悶熱的暑意漸消,迎來涼爽的天氣,這時街道上就會飄來這股香味,甚至穿過打開的窗戶飄進室內。通常香氣來自賣煨番薯、炒栗子和鹽焗鵪鶉蛋的攤檔,小販將這些美食裝進紙袋裡,交到學生和上班族手中;然後他們急不及待地打開,享受藏在裡面的好滋味。 

    A black and grey photo of old Hong Kong street food.

    Credit: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Getty Images

    A close up of Hong Kong street food meat in skewers and steaming fishballs.

    Credit: GmbH/Getty Images

    除了煨番薯和炒栗子外,昔日香港的街頭美食還有魚蛋、豬大腸、炸豆腐和雞蛋仔(呈小型雞蛋狀的窩夫餅),以及用拉糖絲和花生碎製成的鬆脆龍鬚糖等。 

    自香港開埠以來,就有小販在街上出售食物。早期的小販已踏遍城中小路與斜巷,兜售時令蔬菜、鹹魚和新鮮屠宰的肉類。不論男女,都以抑揚頓挫的腔調高聲叫賣。曾在香港傳教的英國牧師J Nacken在一封寫於1873年的書信內,就曾將這種情景形容為「叫賣之聲不絕於耳」。

    他觀察到華人普遍早起,且在信中寫道:「但賣粥的小販起得更早,在日出前一至兩小時已經起來。」他又描述小販如何利用竹製扁擔,將兩個木盒挑在肩上;每個木盒裡放著一鍋白粥,以小型炭爐加熱:「白粥的配料甚多,包括豬紅、魚片、豬腰和肉片等,還有加入桑白皮或薏米同煮的白粥,選擇十分多。」

    A man sitting on a small wooden stool at an old-fashioned Lan Fong Yuen dai pai dong in Central during day time.

    Credit: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Getty Images

    A crowd of people browsing street food and walking through the Temple Street Night Market with red and yellow lanterns and neon signs overhead in Jordan, Hong Kong

    Credit: NurPhoto/Getty Images

    到了1950年代,除了流動小販之外,還出現了數以百計的「大牌檔」。這些以鐵皮搭建的小屋,外層髹上綠色,大多在碼頭和工廠區一帶出現,為推動香港經濟起飛的工人提供價廉物美的平民美食。現在成為香港特色的「豉油西餐」,以中西合璧的豐膩口味見稱,其發源地就是大牌檔。而火腿通心粉或煎午餐肉三文治配熱奶茶,更是大牌檔早餐的首選。

    在香港街頭擺賣的小販數目不斷增長,到了1970年代,數目已逾50,000人,令街道擠得水泄不通。政府於是推行小販發牌制度,安排他們在指定地點擺賣,但是牌照不能轉讓。結果,這種措施最終令整個小販行業面臨衰落和消失的命運。

    對於熟食小販而言,末日更早出現。除了賣煨番薯的小販和少量大排檔外,法例規定任何人必須在固定舖位內售賣熟食,不得在街上擺賣。於是,此後有人若要出售滷水珍肝或臭豆腐等熟食,就要租用固定的舖位。近年來,政府積極活化夜市,特別是以廟街一帶為重點。

    A streetview of a tofu vendor and customers lining up to buy sweet tofu in Hong Kong.

    Credit: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Getty Images

    然而,這座城市也以其創業精神為傲。多年來,在九龍又一村經常見到一個老翁踏著單車,兜售以木桶盛載的豆腐花,沿途高喊:「豆腐花!豆腐花!」。每逢農曆新年,香港多個地區就會出現夜市,裡面擠滿各式熟食檔,讓烤生蠔和咖喱魚蛋的香氣洋溢街頭。

    那位賣豆腐花的老人家已有好一段日子沒有出現了。然而,隨著乾爽的秋風送來令人垂涎欲滴的煨番薯和炒栗子香氣,我們仍能憑著這些味道追憶美好的逝水年華。

    本文原於2018年10月刊登,並於2025年8月更新。

    香港旅遊資訊

    國家 / 地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
    語言
    廣東話, 英語
    機場代碼
    HKG
    貨幣
    HKD
    時區
    GMT +08:00
    氣候
    亞熱帶濕潤氣候
    國家 / 地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
    時區
    GMT +08:00
    貨幣
    HKD
    機場代碼
    HKG
    語言
    廣東話, 英語
    氣候
    亞熱帶濕潤氣候
    發掘最佳票價飛往
    香港特別行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