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灣區」一詞成為城中熱門名詞。這是粵港澳大灣區 的簡稱,以往人們通常將這個地區稱為「珠江三角洲」,由中國廣東省內九個城市,再加上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所組成。大灣區佔地56,000平方公里,總人口近7,000萬,已成為工業、科技、金融及物流重鎮,發展日趨蓬勃。
今年2月,中國政府公佈大灣區的發展綱要,強調香港為區內主要交通及物流樞紐之一,地位舉足輕重。
大灣區的相關發展,目前已產生顯著的影響。區內不少重要基建於近期陸續啟用,當中包括由中國內地延伸至香港的高鐵服務,以及全新落成的港珠澳大橋 ;大橋接通廣東西部,令貨物由當地運抵香港的時間,由一整天大幅縮減至數小時。
對於在香港出發的航空旅客而言,旅程更加快捷:由珠海前往香港只需約45分鐘,若由深圳福田區出發,前往香港國際機場 所需的時間,比前往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更短。
國泰航空行政總裁何杲於今年2月舉行的業務論壇上發言時表示:「我們希望與政府、機場和各地的航空管理局及相關人士緊密合作,務求方便旅客出入大灣區。公司將繼續建設航線網絡,不只覆蓋我們的大本營和全球航空網絡,更拓展至大灣區內每個角落。」
香港並非大灣區內唯一的樞紐,故區內的發展,亦意味著國泰航空及香港國際機場,與區內其他發展中的機場之間競爭會更趨激烈。深圳和廣州是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中國南方航空、海南航空和深圳航空等以當地機場為基地的航空公司,均正急速拓展業務。
國泰航空香港及大灣區營業及分銷總經理黃瑋彤表示:「隨著競爭日趨激烈,國泰航空將可乘勢發展。作為航空公司,我們擁有多項優勢,首先是我們龐大的航線網絡和頻密的航班班次。我們每周營運約110班飛往北美的航班,當中有多班飛往當地主要城市,這是我們的實力所在。」
公司除了積極鞏固現有220個航點的航線網絡外,更於2018年新增十個香港以前沒有提供航班服務的城市航點。這些城市大都是環球金融科技中心,同時兼備休閒元素,例如都柏林和布魯塞爾。
黃瑋彤補充道:「香港的機場服務具備效率高、運作流暢的優點。大灣區內其他機場雖擁有宏偉建築等優秀硬件,但香港機場在流程、效率和整體旅客體驗這些軟件方面,都為我們帶來真正的優勢。」
香港國際機場在2018年的SkyTrax「年度世界機場調查」中獲得「全球最佳機場轉機服務」殊榮,就反映了這一點。國泰航空機場事務總經理余浩然表示:「雖然這個獎項得主是香港國際機場,但國泰航空是機場裡規模最大的航空集團,因此亦與我們公司相關,我們理應感到與有榮焉。」
Credit: Weiquan / Shutterstock
機場對外的交通連繫亦十分重要,而當中影響最顯著的是港珠澳大橋和來往珠江三角洲的渡輪。何杲指出:「我們與機場管理局的目標一致,就是鞏固香港作為樞紐的地位。公司已推出多條全新航線,並將繼續拓展更多航點,為香港這個樞紐提供支援;我們會配合區內嶄新的交通設施,採取多式聯運運作。」
我們將於日後經常聽見「多式聯運」一詞。這意味著善用大灣區內多元化的海陸空交通選擇,協助顧客在離家更近的地點,展開其國泰航空的旅程。直至目前為止,這方面的服務包括推出交通接駁套票,並透過與渡輪公司合作,提供代號共享客輪服務,來往廣州、虎門、澳門、南沙、深圳、中山和珠海。
這些港口當中,部分更提供預辦登機服務,讓旅客透過一次預訂,即可享受更簡便直接的旅程,前往香港國際機場及其他目的地。此外,國泰航空亦在全新啟用的高鐵西九龍站 設置櫃檯,讓由大灣區抵港的旅客進行市區預辦登機手續,或轉乘香港機場快綫 。
黃瑋彤表示:「這些現有服務讓大灣區抵港旅客可無縫轉乘其他交通工具,我們將繼續探索更多和更優秀的服務方式。在商務發展方面,我們正嘗試為顧客提供聯營套票產品。」
這包括一項嶄新計劃,為大灣區顧客提供二維碼,讓他們可因應選乘的機艙級別,由珠海乘搭旅遊巴士或航天跨境轎車 橫渡港珠澳大橋,前往香港國際機場。大橋的新路段預期將於2021年前通車,屆時旅客在珠海預辦登機手續後,將可於45分鐘內直達香港國際機場禁區。
國泰航空顧客及商務總裁盧家培於領導會議上表示:「我們在大灣區的競爭對手,無論在能力或質素方面均不斷提升,但我們公司的品牌、歷史和對全球航空的專業知識,令我們深信國泰航空已穩佔最有利位置。」
主頁橫幅圖片:Anthony Wallace / AFP / 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