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金沙江的月亮灣前,嘗試以一詞概括眼前的景觀:是桀驁不馴?瑰麗雄奇?波譎雲詭?還是蜿蜒曲折?驀地,一句話打斷了我這無關痛癢的思路。
「那裡曾經是茶馬古道其中一段。」我的導遊Sonam Gelek一邊用手往遠處比劃一邊說:「從這裡開始,古道將一直通往西藏。」
茶馬古道雖然不及絲綢之路聞名,卻是中國古代其中一條重要的貿易通道。產自雲南和四川的茶葉,由馬匹經此路運往千里之外,北至西藏,西達今天的緬甸、孟加拉和印度,千多年來,古道因而帶挈沿路地區繁華昌盛。Gelek曾幾度追溯古道而行,他為我找到了最貼切的形容詞:「古道頻思羈旅艱」。
Credit: Jensen Chua
這片深入雲南北部、沿途攀越青藏高原3,000米險要的土地,背負著一段沉重的歷史,教人心折。茶馬古道是這段歷史的遺緒,但你亦可到位於雲南,有「小布達拉宮」之稱的噶丹松贊林寺,在金碧輝煌的宏偉藏傳佛教寺廟前發思古幽情;又或在曾經是香格里拉縣中央的古城獨克宗,憑弔湮遠的史事秘聞。這裡的一切皆古意盎然,歷 史洪流彷彿在此定格。
諷刺的是,現代的香格里拉地名被確立,竟然只有不足20年的歷史。
Credit: Lynn Gail
2001年,雲南中甸縣從雲南省各縣乃至中國各地中突圍而出,更名為香格里拉,與英國作家James Hilton於1933年推出的名著《消失的地平線》攀上關係,成為書中世外桃源的現實版本。Gelek說:「這裡匯聚國內不同文化和來歷的人而能和諧共存,盡得文化和靈性上的薰陶,人間仙境之譽實至名歸。」
從此,香格里拉這個彷彿虛構的地名便被印在地圖上,更成就一個意義非凡的品牌,帶動區內的旅遊業和各項發展,經濟迅速增長。市民亦對香格里拉一名異常受落,興建以《消失的地平線》為招徠的主題公園,市內充斥著與小說相關的新開張店舖、旅館和餐廳。
但當我遊走獨克宗古城,心底不禁響起警號:我擔憂日益增長的遊客和商業化發展,已無聲無息地侵蝕古城,像縣內其他城市般商業化。由麗江通往香格里拉的滇藏鐵路麗香段將於2020年通車,屆時交通將前所未有的方便,當地居民意識到問題迫在眉睫,反思縣市的發展方向。
扎巴格丹便是大力推動香格里拉可持續發展的主導人員,他表示:「我們都喜愛以前的藏語名稱『中甸』,但易名為香格里拉後,這裡因而成為世外桃源,是不少人心目中一生中必須遊覽的地方,對縣內發展和旅遊業確有裨益。這一切正意味著我們必須深思怎樣守護這片土地。」
格丹雖在印度出生,卻心繫香格里拉,他在當地開展了多個項目,除了Arro Khampa 精品酒店,還在一所學校弘揚西藏藝術和書法。他近年在甘肅創辦了高檔精品店「諾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