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南非AndBeyond菲達私人保護區 內,澄藍 天空上艷陽高照。長頸鹿於樹梢引頸顧盼,一頭公象折斷椏枝塞進口中,河馬在水潭中低吼,牛羚與黑斑羚聯群結隊走過,聖甲蟲則在塵土飛揚的小徑上匆匆爬行。大家由被露水沾濕的蜘蛛網以至滿身泥濘的犀牛,全都看得興致勃勃,目不轉睛。
我們正身處叢林密布的北夸祖魯-納塔爾省,距離德班以北約3小時車程。菲達私人保護區幅員達286平方公里,涵蓋濕地、沙林等七種生態系統,提供的獵遊行程堪稱保育界的佼佼 者。

Credit: Eliud Kwan

Credit: Eliud Kwan

Credit: Eliud Kwan
抵達時,導遊Gem Louw向我們派發一本筆記繪本,當中的精美插畫記錄了菲達的動植物。她負責駕駛越野車,動物追蹤員Bongumenzi「Menzi」Dumsani則坐在車頭升高的座位上。他們都在這片土地長大,對周遭瞭如指掌。越野車在泥路上顛簸前行,不消數分鐘,我們便 遇上首種野生動物:三頭白犀牛,包括兩隻發情的雌性,以及一頭求愛不遂、碰得一臉灰的雄性。我們都在嘀咕:「你們難道不知道自己正瀕危絕種嗎?」
南非是全球大多數犀牛的棲息地,每年有數百頭被獵殺,為取其角非法販售。據保育經理Dale Wepener(也是菲達Munywana保護區的管理員)表示,菲達採用三管齊下的反盜獵措施:情報網絡、監控團隊及去角術。

Credit: Eliud Kwan

Credit: Eliud Kwan
後者屬無痛手術,過程是先在直升機向犀牛發射麻醉針(訪客可參與體驗),然後鋸除大部分犀角,日後犀牛角會像指甲般慢慢再長出來。據保護慈善機構「國際拯救犀牛協會」稱,此做法對於去年受災最嚴重的夸祖魯 – 納塔爾省偷獵活動,較2023年下降近 30%,效果顥著。

Credit: Eliud Kwan
菲達在1990年前仍是貧瘠農地,其後AndBeyond 創辦人把地買下,重新引入大型哺乳類動物及建立保育區,藉著發展低干擾旅遊提供經費,同時惠及當地社區。儘管這個旅遊模式令環境付出代價,但現實的確需要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到訪,以維持此營運模式。Wepener說:「若不發展生態獵遊,就不會有這片吸引旅客的自然環境,菲達也很快會變回一片農地。旅客付費入住,我們才能維持保護區運作。到2030年,我們計劃將保育範圍擴大一倍,前提是繼續有旅客到訪。」

Credit: Eliud Kwan

Credit: Eliud Kwan

Credit: Eliud Kwan
「菲達」在祖魯語中意思是「回歸」。Menzi還教了我們一些祖魯語,例如表示「你好嗎?」的「ninjani」。他捕捉野生動物蹤影的能力近乎超 自然,只要隱處閃動或樹葉顫動,車子馬上轉向前進。他說:「我太熟悉這片土地了,稍有異樣也可即時察覺。」
Menzi話音未落,我們便見到三頭年幼獵豹,正屏息潛伏準備捕獵。牠們瘦削的身軀伏在茂密草叢中,正悄悄逼近一匹初生斑馬,蓄勢待發。忽然,獵豹如箭般疾跑,Louw說:「大家抓緊!」,並踩下油門加速緊隨。斑馬群立即四散,成年斑馬築起防線保護幼兒。獵豹只好暫且退卻,重新部署。
導遊都會配備步槍,但上一次開槍已是1998年。Louw說:「我們必須尊重並愛護動物,一切都以尊重牠們的天性和領土為依歸。」
我們的導遊講解極為出色,我們學懂了斑馬是出色的父母;黑斑羚會組成「後宮」;大象經歷六次換牙,並透過腹部的咕咕叫聲震動地面,與同伴溝通。自然界的共存亦隨處可見:啄牛鳥以啄食長頸鹿身上的蜱蟲維生;螞蟻在相思樹內築巢,保護樹木免受草食動物侵害。
Louw說:「在荒野中生活,往往是生死攸關。」在小休時,她從越野車尾開出一個流動小酒吧。我們呷飲著摻了南非Amarula奶酒的咖啡,吃著醃製肉乾,此體驗寫意得儼如置身天上人間。

Credit: Eliud Kwan

Credit: Eliud Kwan

Credit: Eliud Kwan
菲達設有六間度假屋。森林與山景小屋備有泳池、營火區及兒童活動設施,適合家庭入住,而建在懸崖之上的岩石小屋,最適合情侶靜享寧謐,至於可容納多至十人的菲達莊園獨立別墅,則配備私人廚師、篝火區、泳池、健身室及按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