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reatest Show〉!」── 中國香港男子七人欖球代表隊隊長禾獲特(Max Woodward)笑指那是「全隊人出賽前習慣循環播放的歌曲。」
也許這並非大家心目中雄糾糾的男運動員會點播的歌曲,卻深刻反映了球隊文化的一面。
中國香港女子七欖代表隊成員陳穎表示:「只要是大家能夠一起大合唱就行了。我第一時間想到Taylor Swift 的〈Love Story〉,賽前播放這首歌,立刻能激發大家齊聲合唱,這不僅凝聚了團隊,也極大地提升了我們的士氣。」
對三位運動員來說,代表香港出賽是畢生志願。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充滿了觀看國泰/滙豐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 的回憶,能穿上港隊球衣(今年為慶祝賽事30周年 而特別設計的版本)更是一種榮耀。
在本屆賽事海報中亮相的李卡度表示:「我們的使命是啟發激勵下一代。」他認為欖球在香港本地學校當中並不普及,「因此我希望透過參加高水平的賽事,鼓勵更多人參與這項運動。」
採訪當天,距離新一屆國泰/滙豐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只有六星期。雖然隊員們對於歌單的選擇各有不同,但他們正全力以赴,投入到密集的訓練日程。
隊員們每周在位於火炭的香港體育學院集訓四天。訓練由一小時的負重訓練開始(男隊於上午7:30開始,女隊則於上午8:30開始),再前往球場接受午膳前後的兩節訓練,主要針對技術或團隊合作;前者集中於傳球、踢球、單對單防守、攔截等技術細節的訓練,而後者則主要改善團隊的組織力和靈活性。
此外,訓練課程還包括了增強機動性和伸展運動,有助隊員恢復體能;每一環節都有專業人員錄影,以便隊員根據教練的指導留意並改進動作。當比賽臨近,訓練強度會有所下降,球隊會聚焦於分析小組賽的表現,為決賽階段做好充分準備。
李卡度解釋道:「欖球是團隊運動,重要的是隊友之間建立理解與互補,從而磨合出無懈可擊的團隊合作。」
禾獲特大表認同,他說:「大家想法一致最重要。從這些細微的技術和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一個團隊參賽時的成就。」
身為專業欖球運動員,除了訓練場上的努力,場下生活同樣不容忽視。實際上,要維持最巔峰的狀態,運動員在球場以外所花的心血比球場內更多。他們必須保持健康營養的飲食、充足的睡眠,並妥善照顧精神健康,同時兼顧「香港代表隊成員」和「新一代欖球運動員榜樣」兩個身份。
這些運動員展現了許多值得學習的品質,包括出色的體能和紀律,更重要的是,他們擁有面對挑戰時不失冷靜的韌性與忍耐力。
陳穎解釋:「當你需要連續兩天在球場上競爭時,從失誤中迅速學習是必要條件。一場比賽結束後,我們只有10到15分鐘的短暫休息時間,用於冷靜思考,然後大約一小時後就要迎接下一場比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調整情緒,將失望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禾獲特認為,在一個廣闊的球場上,僅與六位隊友並肩作戰,錯誤無可避免地成為比賽的一部分。「你不能自負,必須學會放下自我,專注於下一步該做的事情,以及如何糾正先前的錯誤。」
究竟是什麼驅使這些運動員不斷追求卓越,日復一日地挑戰自我,突破體能極限?他們享受的往往不僅是賽季結束後的休假(雖然三人已有各自的假期計畫── 李卡度打算去日本,禾獲特計劃前往斯德哥爾摩,而陳穎則會在今年稍後出發,到波士頓度假),而是因其職業的緣故,可以在滙豐世界七人欖球系列賽 和亞運會 等世界各地舉行的盛事中,與全球最優秀的球隊比賽,包括斐濟、新西蘭和澳洲。但他們強調,最大的快感源自國泰/滙豐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舉行時,能在主場的觀眾前獻技。
李卡度說:「這是任何地方也比不上的。在球場上看到香港觀眾歡呼打氣,你會即時獲得額外的力量,即使犯下了錯誤也不會那麼介意,因為你知道自己總有機會重新來過,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 ── 我們去年就是憑藉這種力量奪得了銀盾賽冠軍。」
對陳穎來說,去年的賽事尤其令人難忘,因為那是第一次國泰/滙豐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中舉辦女子組賽事,引領欖球界向性別平等邁進一大步。
她表示:「欖球世界比我年輕時已改變很多了。當我還在求學時,專業欖球員培訓計劃 還未出現。現在,我們有U14、U16,還有全國性U18青訓計劃,以及許多發掘人才的途徑。」
儘管如此,仍有許多需要改善的地方。陳穎續道:「即便是現在,職業女子欖球運動員仍然是少數。我希望在取得佳績後,我們能獲得更多支持和資源,讓新一代女子隊員擁有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