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子筆繪畫創作而聞名的藝術家韋邦雨,此刻屏息靜氣,手執銀色筆桿,在廣闊的宣紙上畫起線條。從落墨的一刻,他雙眼便沒離開過筆尖,線條引領著他的肢體徐徐移動,恍如芭蕾舞的細緻動作;到達某處便停頓數秒畫上黑點,然後再動筆前進一氣呵成。韋邦雨的紙上創作是繪畫,也恍如一場行為藝術,現場觀看他的創作過程,令人心情歸於平和靜謐,進入他畫中的純淨境界。
Credit: Mike Pickles
Credit: Mike Pickles
Credit: Mike Pickles
Credit: Mike Pickles
雖然原子筆是唾手可得的書寫工具,但韋邦雨使用的筆在瑞士製造,筆桿較幼身。「這款筆的墨水品質卓越,可抗光、防水及防漂白;而宣紙則是中國內地安徽省出產,可保存過千年。」他解釋道。
若作品面積龐大,便要齊備過百枝原子筆坐鎮,以便輪流使用,確保線條的穩定性。我好奇拿起他的專屬原子筆嘗試臨摹,發現這種幼身原子筆並不易掌控,畫一條流暢線條已不易,更遑論無數輕盈而一致的密集線條。
香港的自然景觀給予韋邦雨無限啟迪,正如作品《山河變奏 38》便是緣起自他對山水的情感。於新界公共屋邨長大的他,從小在家觀察山雨欲來的景象,令他領悟萬物有靈的無聲交流:「因為居所窗外有座山,每當雨水覆蓋了整座山頭,山林間便有股霧氣飄至,這種群山與雨水的對話,恍如訴說著我們身處變幻時代的感覺。」
此外,持續數年的疫情,也為作品增添創作元素:「曾與香港人息息相關的必需品如酒精與漂白水,也成為畫作的一部分。墨水經酒精渲染會化成紫色,再漂白就會呈現空白的感覺,繼而用砂紙磨走部分線條,產生若即若離的記憶感。」他解釋道:「作品就好像我的日記,線條記錄了內心的說話和想法。」
Credit: Mike Pickles
至於另一作品《金枝 3》,是在現成的照片上繪畫的。他的朋友Anselmo Reyes攜著亡父的相機,在日本山林中拍下湧泉傾瀉的一刻,整個畫面滿載無窮力量。於他而言這部相機好比獲取靈感的「神器」,而尋找影像的過程更令他聯想起一則神話:從前有位王子需要奪得金枝以尋找已故父王的靈魂,並讓他重拾勇氣帶領子民重建帝國。他期盼能透過這作品找到勇氣、希望及尊嚴。
不少藝術家喜歡閉門專注創作,韋邦雨卻將工作室的大門打開,讓觀眾參與他的創作。最近他在武漢進行兩個月的藝術家駐留計劃,進行了與公眾聊天的繪畫項目,一邊創作一邊與觀眾交談:「這次敞開心扉的繪畫過程中,觀眾說的任何故事,我都積極聆聽,並感受他們的情感,透過筆觸把內心所想表達於紙上。畫廊內除了作品是主角,觀眾的討論也可成為畫作的一部分。」
Credit: Mike Pickles
對於作品首次於萬呎雲霄中展出,韋邦雨表示:「我很高興,能在空中展示作品是頗有意思的。我覺得身處高空的精神狀態是另一種層次,創作力特別豐盛,窗外風景激發不少靈感,令我好想將那一刻畫下來。」他期望乘客看見他的作品時,能幻想自己是空中的小水點,領略畫中線條凝住的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