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30年前,初版《Lonely Planet》中國內地旅遊指南將雲南省大理市評為「微不足道的城市」,不值一遊。作者提到有巴士從昆明開往大理,但由於當時大理尚未開放予外國旅客前往,只要一見到有皮膚白皙的外國人,就會不准他們上車。
若他當年搭上那輛開往大理的巴士,經過當地排列有致的農田,走進翠綠山巒與高山湖泊環抱的世外桃源,見到古大理國遺民白族婦女一身美麗的鈷藍裝束,還有在涓涓流泉間生長的大片白色杜鵑花,他一定會將以往講過的話收回。
至於那些繽紛的花朵,現在更成了當地的美食。 1986年以後,大理成為對外開放的旅遊目的地,旅遊指南其後的作者相繼修正對當地的看法,對這個地方稱揚備至,被形容為「外國遊客一面吐出氣的加德滿都」﹙1990年版﹚。
有生意頭腦的當地人紛紛開設小攤檔,推出香蕉班戟和野生大麻給遊客品嚐。大理當年成了往中國旅遊的背包客的新寵。 到了1996年,穿過明朝古城的鵝卵石大街護國路,變成了胡士托式的嬉皮樂土,因而被當地人稱為「洋人街」,街上到處都是通宵達旦的音樂表演,和聞名四方的雞尾酒,例如Peace Café餐廳的No.1 Special。根據《Lonely Planet》上的說法,這家餐廳由「非常有型有格的」Jim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