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鄂多立克修士需要在1318年4月接受面試,才能獲意大利帕多瓦的方濟各會委派出任傳教士和巡迴大使,他應該會碰上「請你先介紹自己」這個棘手的問題,並作答如下:
「我今年32歲,在意大利北部的烏甸尼皈依教會。我剛結束在巴爾幹半島和俄羅斯南部之旅,當地局勢迫使我中止向蒙古人傳道的工作。順帶一提,我父親曾經效力波希米亞的國王奧托卡二世。」
假如坐在一旁的人力資源經理在這時追問:「你期望自己在往後五年將有何發展?」你猜他能否準確回答?
從歷史事實的角度而言,接下來的十多年間,這位辛勤的修士多次出使異地,收集外交情報。在之前的一個世紀,蒙古人攻陷波蘭和匈牙利,西方陣營急欲與東方構築溝通橋樑,而鄂多立克就成為了這道橋樑的總工程師。
他先是橫越黑海到達安那托利亞,並拜訪了特拉布宗及埃爾祖魯姆 (即現今土耳其) 的方濟各教會,再從伊朗的大不里士出發,在中東一帶傳教至伊拉克的巴格達,最後抵達孟買附近的印度西岸城市塔那。他在當地收集了幾位殉教者的遺骨,並樂意將它們帶在身邊繼續旅程,直到於瓦賽附近找到合適的教堂將他們安葬為止。其後,他乘坐帆船經爪哇和婆羅洲抵達蘇門答臘,再出發前往廣州。
鄂多立克並非孤身走天涯,至少在其中幾段旅程上,他有「修士好兄弟」愛爾蘭的詹姆斯陪伴在側。我完全理解與鄂多立克結伴同遊的吸引力:除了能認識新事物和滿足冒險精神,還能一舉成名。我彷彿看到他們穿梭於各個港口,一邊翻著看不懂的餐牌,一邊用拉丁語開「食字」玩笑的情景。
Illustration: Lok Wong
東遊結束後,他在家鄉安頓下來,並著手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他擁有得天獨厚的觀察力,留意到中國人蓄長指甲的習慣和蘇門答臘的裸體風俗。紙幣的概念使他目瞪口呆,而任何與動物有關的事物他都能詳細描述。他在杭州一個「動物園」目睹數千頭猴子聽到鑼聲後圍在一起討食,並在黑海附近看見「有位男子帶著4,000多隻鷓鴣在身邊,情景就像小雞包圍母雞一樣。」
但鄂多立克的作品不僅僅是奇聞軼事:他筆下透露出亞洲許多珍貴的秘密。胡椒、大黃、竹筍和西米等新奇的食物皆引起他的注意,還有風行亞洲的草藥。再者,他並非盲目信奉歐洲優越論,因此能大方承認中國的郵政系統遠勝任何西方國家。
縱使鄂多立克身處識字率不高的年代,他的遊記仍一紙風行,成為了修士必讀的東方探奇錄。同年代的作家爭相抄襲他的作品,但鄂多立克的遊記不乏稀奇古怪的故事,教後來的學者生疑。鄂多立克修士於1331年在比薩附近逝世,並獲風光大葬。歷史並沒有詳細記載愛爾蘭的詹姆斯的下落,但我樂意想像他在小鄉村的酒館中娓娓道出與鄂多立克同行的精采旅程,令酒客聽得如痴如醉:
「我不騙你,廣東人可是懂得訓練一種黑色雀鳥幫忙捉魚……」
鄂多立克與21世紀旅客大對決
鄂多立克:意大利波代諾內至中國杭州 (來回)
你:意大利米蘭出發,途經香港至中國杭州 (單程)
鄂多立克:~12年
你:15小時15分鐘
鄂多立克:最少40個
你:只有1個
鄂多立克:46,200
你:14,600
鄂多立克:0.44
你:957
鄂多立克:認識食人族、收集殉教者遺骨、謁見王侯將相 ……
你:逾1000小時的機上娛樂節目,包括電影、電視節目和音樂等
主頁橫幅圖片: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