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dit: © RBG Kew
在亞洲睡蓮滿佈的湖泊上,垂柳隨風搖曳;石牆圍繞的花園裡,來自南美洲的粉色花卉正開得燦爛;還有樹蔭夾道的小徑,則通往野生紫羅蘭盛開的叢林。此外,園內有不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育的建築點綴其中,建築內是培植花卉的溫室和雅致的咖啡館,眼前盡是詩情畫意。
現在我們又有多一個理由造訪邱園。被視為園中瑰寶的溫帶植物室 ,經過耗資4,100萬英鎊(4.13億港元)的徹底翻新後,於近日重新開幕,再度躋身倫敦最教人驚艷的建築之一。
溫帶植物室由英國建築師Decimus Burton於1860年設計,自建造以來一直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溫室。走進室內,不論是宏偉的維多利亞式結構,抑或是高度及至玻璃屋頂、看起來顫巍巍的奇異植物,都令人目不暇給。
整項翻新工程歷時五年,動員超過1,000名技工,除了將10,000棵植物重新移植,並重新鋪設15,000塊玻璃外,亦修補了69,000處金屬、石材和木建材的破損。如把工程期間搭起的棚架並排,長度好比香港來回澳門三次的路程。翻新後的玻璃溫室天然光線充足,部分原因是園方把原來高至天花板的植物修剪妥當,或在原位改放較矮的植物。
這裡好些植物都隸屬國際保育項目,旨在保存其品種,或重新把它回歸大自然。其中一個例子是有「世上最孤獨的樹」之稱、來自南非的伍德蘇鐵 。這個品種是侏羅紀時代的倖存者,現時已在野外滅絕,而這棵碩果僅存的雄株,亦只是複製自1899年落戶邱園的原有樹木。除非發現雌株,否則它將永遠無法自然繁殖。
Credit: James Green
由世界各地搜集得來的瀕危植物,在這片位於西倫敦一隅的土地落地生根,它們呈尖刺狀的樹葉和帶黏液的花卉,令我像維多利亞時代的訪客般好奇心大發,禁不住伸手觸碰。當中有來自毛里裘斯的非洲芙蓉樹 ,人們原本以為它已絕種,後來在毛里裘斯的高地被發現;而來自尼泊爾的西藏紅豆杉 ,則可用以製造抗癌藥物。
保育人士David Attenborough就住在附近,溫帶植物室是他在倫敦最喜歡的地方。他接受英國廣播公司《Today》節目訪問時表示:「我第一次到訪時,這裡的入場費才不過一便士,當時的職員卻不太情願招待公眾。後來我在英國廣播公司全職工作,每當我情緒低落時,總會在周末前來,呼吸這裡的熱帶氣息。」
他續道:「溫帶植物室的建築極其優雅,亦是全球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植物研究機構。邱園內進行的許多研究工作是其他機構無法勝任的,如要辨識某個植物品種,這裡就是終極權威。植物與動物一樣有機會絕種,而這裡正是專家找出物種潛在問題和疾病的地方。」
Attenborough和許多當地居民一樣,過去五年對這座偉大的溫室念念不忘,現在它重開了,必定感受到舊地重遊的喜悅。他住在邱園附近的Kew Green區,當地的氣氛令人回想起大文豪Thomas Hardy和Jane Austen年代的英格蘭。在夏季,板球員在草地上練習,當地人也會走出木樑天花的古老酒吧,在陽光下暢飲蘋果酒或氈酒。邱園可說是當地人的後花園,年輕情侶不時在大樹下牽手散步,而到了秋季,父母亦會帶著孩子在落葉叢中嬉戲。
幸好,邱園內尚有許多其他景點,讓當地人在溫帶植物室閉館期間獲得慰藉。在伊利莎白大門附近有數個熱帶溫室 ,裡面種滿棕櫚樹,氤氳的蒸氣令眼鏡起霧,即使室外是英格蘭典型的濛濛冷雨天,室內亦溫暖得令人雙頰泛紅。此外,園內尚有佐治二世的行宮,還有以大面積玻璃建成的Orangery餐廳 。餐廳前臨中式花園,嫩葉在微風裡輕輕搖曳,異國的樹木構成一道美麗的風景。
另一邊的邱園植物園林 則種有14,000棵樹木。管理員Tony Kirkham是中國樹木的專家,他帶我參觀一株稀有的木蘭樹,而其樹苗是他40多年前在成都附近帶回來的,至於旁邊另一棵更為高大的木蘭樹,早於1898年已扎根邱園。他將中國譽為「花園之母」,皆因當地樹木品種繁多,當中有不少需要保育。他愛惜地輕撫著樹幹說:「樹木在邱園相當安全,因為這裡是全球最大的天然寶庫之一。」
邱園另一個過人之處,是它既有一種昔日的氛圍,同時亦是現代植物學的翹楚。其研究設施 包括儲存一系列植物遺傳基因的冷藏櫃,存放品種比亞馬遜盆地現有的還要多。另一房間則擺滿真菌試管,其中一個品種的酵素已證實可分解塑膠。進一步研究這種真菌,將有機會協助我們解決全球塑膠垃圾問題。
植物標本館 有一道深紅色螺旋形階梯貫通各層,架上書籍多不勝數,猶如哈利波特魔法學校的圖書館,當中更收藏了全球四分之一植物的種子。Tim Utteridge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植物學家,他從書架上取下一本厚重的圖鑑,裡面收藏達爾文撰寫的《小獵犬號航海記》摘錄。乾硬的枝葉標本可追溯至1839年,標本底面更附有達爾文的手寫註解。
浪漫不但深藏於這段歷史當中,更是邱園每天上演的戲碼。數星期前,我的弟弟就在威爾斯公主溫室 的巨型睡蓮和含苞待放的野生仙人掌下,與女友締結婚盟。婚禮後,我們走過鋪滿熱帶樹落葉的小徑,前往The Orangery餐廳。在那裡,我們翩翩起舞,透過落地玻璃窗,觀賞夕陽落在世上其中一座最宏偉、歷史最悠久的異國植物寶庫的壯麗景致。
主頁橫幅圖片:Steve Tulley / Alamy Stock Photo / Argus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