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期,不同的風格色彩在各地百花齊放,所迸發出的火花,燃亮了世界的風景,在各種藝術與歷史背景交匯碰撞下,孕育出今日人所共知的裝飾藝術。這種藝術風格起源自立體主義和維也納分離派中大膽的幾何形狀,並受古埃及、古羅馬、瑪雅文明、波斯、以及古代中國皇朝與日本等古老文 明所影響。
裝飾藝術風潮席捲繪畫及雕塑、家具與紡織品,以至珠寶、玻璃、金屬工藝及舞蹈等藝術領域,尤以建築最深受影響,隨著嶄新材料和技術出現,建築風格更是徹底改變,開拓出新的形式及功能。
澳洲裝飾藝術與現代主義協會副會長兼編輯Brian Scott說:「這個時代為人們的生活和交流溝通帶來巨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經濟日漸繁榮,日常用品的設計更具格調亦更實用,至今魅力猶存。」
為慶祝這個新美學時代的降臨,1925年10月,一場盛大博覽會——國際現代裝飾藝術和工業藝術博覽會在巴黎市中心舉辦,最終衍生出「裝飾藝術」一詞。
這股美學的影響力其後迅速擴散全球,並成為20世紀上半葉的象徵風格。以下是世界各地的裝飾藝術瑰寶的精選。
Credit: Stefan Irvine/Getty Images
Credit: Stefan Irvine/Getty Images
在1920至1940年代,上海繁榮昌盛,為從外地傳入奢華裝飾藝術風格奠定基礎,而這種風格更與中式塔頂等中國傳統元素結合,創造出融合東西文化的美學,成為上海裝飾藝術。Scott表示:「在上海老城區漫步,裝飾藝術隨處可見,它不是在你的眼前,就是在巷子裡,無處不在。」
Credit: worldwidephotoweb/Getty Images
印度建築傳統向來著重裝飾,裝飾藝術風潮亦建基於此,於上世紀 30年代傳入孟買,融入到當地的辦公大樓、住宅和戲院設計之中。2018年,94座此類「孟買裝飾藝術」及「印度裝飾藝術」建築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包括海濱大道一帶的低層住宅大廈,以及King’s Circle和卡爾西區一帶的辦公大樓和宅第。
搜尋Art Deco Mumbai ,瀏覽裝飾藝術建築互動地圖。
Credit: Roberto Machado Noa/Getty Images
1920年代末,古巴總統Gerardo Machado在首個任期時為首都夏灣拿進行現代化,裝飾藝術因而傳入當地。以冧酒品牌命名的大樓Bacardi Building,被認為是拉丁美洲最傑出的裝飾藝術建築之一,高聳的拱門柱廊、翠綠大理石大廳及粉紅花崗岩裝飾,均是其建築特色。Scott亦介紹了位於Avenida Paseo大道上一座玫瑰紅色意大利新文藝復興風格別墅內的Casa de la Amistad,指這座別稱友誼之家的餐廳,擁有夏灣拿「最壯觀的裝飾藝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