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正念非常重要,此概念在過去幾年倍受重視。你或許早已聽聞頌缽療法、森林浴或數碼排毒等活動,但還是不太清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習正念。
正念源於佛教,指完全專注當下的狀態,擁有大量經科學實證的好處,除有助治療抑鬱等精神疾病,亦可收減壓、提升免疫功能和紓緩失眠之效。
練習正念不一定是艱鉅的任務,只要集中做好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規活動,持之以恆,例如瑜伽或慢慢調整呼吸,都 能為自己開創心靈空間。
以下幾個方法從日常習慣以至額外療法著手,將正念融入生活。
Credit: Getty Images
實行正念生活的關鍵在於專注此時此刻所做的事情,無論是選購雜貨或享用午餐,甚至撰寫惱人的公務電郵也罷,不管你感覺是好是壞,都要將注意力集中於眼前的一切。由於干擾無處不在,接納自己正面及負面的情緒和思想從來不易,但踏出的每一小步都是鍛煉。
不妨先從日常一刻開始,例如在上班路上檢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可以在用餐時放下手機,慢嚼細嚥,留意食物的每一種味道。
如果你不肯定應該默想什麼,不妨試問自己有關感官的問題,例如「我聽到什麼聲音?聲音從哪裡來?」或是與意識相關的問題,例如「我的專注力放在哪裡了?」、「我有專注眼前的事物嗎?」或「為什麼我難以專注當下?」。
Credit: Getty Images
表達感激之情需要多實踐。不妨從每天寫下三件感恩的事情開始,可以是善意之舉或偶然的運氣。
養成這個習慣後,可開始撰寫正念日誌,擴大思考的範圍,例如成功抵抗負面念頭的例子、從別人口中得知的美好事物,或為你帶來挑戰的種種。同事稱讚你?扔紙團時命中垃圾桶?統統記下來吧!
切記正念日誌並非單純記錄一天的活動,真正目的是減壓或提升自我意識。
Credit: Getty Images
Credit: Getty Images
Credit: Getty Images
投入運動是正念的妙法。如果你本身已屬好動之人,不妨挑戰自我,選擇傾向靜心內省的運動形式,例如瑜伽、太極、普拉提,甚至到公園散步,這些都是鍛煉腦部的方法。
醫療機構Johns Hopkins Medicine指出,單是瑜伽已能促進睡眠、提升活力和及改善情緒,並帶來數之不盡的保健功效,因此美軍、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以至其他機構紛紛將瑜伽融入醫療保健之中。
在無法鍛煉身體的日子,試試將簡單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例如減少使用電梯或升降機,選擇爬樓梯上班。
Credit: Getty Images
冷凍療法指讓身體置於充滿冷空氣的密封箱中,這項保健活動原本用作治療組織病變,現在則跟冰水浴一樣越來越受歡迎。以零下低溫刺激身體,據說有助達至放鬆狀態。
雖然冷凍療法聲稱能提升睡眠質素和集中力,並令思路更清晰,其功效尚有待科學實證,但不少人仍對此深信不疑。荷蘭極限運動員Wim Hof相信在冰冷的環境冥想,再配合良好呼吸法,兩者可相輔相成,有助改善情緒、免疫功能和自我意識。
Credit: Getty Images
養生度假是修習正念的有效方式,讓你遠離日常煩擾,置身於能夠專注目前的環境,靜享幾個小時甚至數星期,感受當下。
靜修的形式,通常是禁用所有電子產品的數碼排毒或禁語,亦包括於大自然環境進行溫和運動、減食計劃,以至按摩及聲頻浴等全方位療法。
「國泰-亞洲萬⾥通」應用程式的身心健旅計劃透過已連接的智能裝置追蹤你的運動進程,在你完成伸展、瑜伽以至步行等活動後獎勵飛行里數,助你持之以恆修習正念。每位用戶每年可透過達成不同的健康目標,賺取高達2,555里數。
務求為你帶來源源不絕的保健靈感,國泰應用程式的身心健旅計劃亦提供良好飲食習慣、如何透過跑步和踏單車保持健美,以至最佳觀看日出景點的好主意,鼓勵你提升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