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鏡田「天地無相」系列的畫作可能會令你聯想到在飛機上窗外看到的風景,從機上小小的橢圓形窗戶向外望,天空下的那片山、那片雲、那個汪洋大海恍如融為一體,他筆下的風景,就是如此似曾相識,卻又充滿想像空間。
陳鏡田位於堅尼地城的工作室燈火燦然,他在這裡為《天地無相之八》和《天地無相之九》添上最後數筆,這兩幅作品特別為國泰的「空中畫廊」而創作,將會聯同其他精選藝術品在國泰航空波音777-300ER客機全新設計的商務艙展出。他表示:「我很榮幸國泰揀選了『天地無相』系列,其實它本身的創作意念,正是源於我旅行時在飛機上的經歷。」也正因如此,它自然獲選加入國泰「空中畫廊」展品的行列。
陳鏡田於浙江出生,在香港成長,他的水墨藝術之旅,始於家庭,始於傳統。他說:「我喜歡畫畫,大概因為受父母熏陶,家裡都有美術的材料工具,所以我自小已愛畫畫,漸漸變成了興趣。大學畢業後,我一直都是創作傳統水墨,直至在北京的中國國家畫院做研究 時,我意識到自己的作品不夠突出,開始尋求風格上的轉變。」
Credit: Mike Pickles
Credit: Mike Pickles
Credit: Mike Pickles
「天地無相」自然是陳鏡田從傳統水墨畫轉型到當代藝術的重要階段。「疫情期間,很多活動都停頓了,令我有一個很好的空間,可以不用為了做展覽而創作,於是開始了幾個新系列,其中一個便是『天地無相』。」
陳鏡田的工作室遠望有山有水,不過「天地無相」系列的靈感,其實是取材自他翱翔天際時的體驗。「我們在飛機上望出窗外,看到一整片大山大海,有時會有不清楚這是山還是海,是雲還是山的錯覺,在這三者之間混淆的狀態,有點茫茫然之感。而中文也有『蒼山如海』和『雲海』這樣的詞語,所以我想將這三者之間的關係綜合起來,創造一個天地之間的畫面。」
陳鏡田用畫筆在這個天地之間的混沌中探索,「無相」更是創作中的重要主題:「佛經中的『相』,包括物質、心理、生理和自然等一切現象。因為世事沒有永恆不變,『無相』就是不執著於現象。在高空上,在旅程中看到的一切,也是過眼雲煙。」
Credit: Mike Pickles
基於「無相」,他筆下 的山、雲與海均很抽象。他解釋:「我不想很具像地去描述,不想用作品反映現實,因為我不是在描繪某山某海。所以選擇以扁平化、概念化、抽象化的手法,將雲、山和海的關係綜合處理, 塑造出置身洪荒大天地的氣象。」他的作品除了受這片浩瀚天地所啟蒙,亦蘊藏著更深層的意義,他續說:「歸根究底,藝術創作的初衷都是畫家自己我手寫我心,是為『心像』。」經過了長時間觀察,陳鏡田嘗試將天地間很多元素綜合起來,創作出「天地無相」系列,也呈現了他的「心像」。
Credit: Mike Pickles
Credit: Mike Pickles
陳鏡田開闢的這片天地,雖則無相,卻有色彩,那是藍、綠與橙色。他透露:「藍色是我創作裡長期運用的顏色,當然 藍色跟山和海在視覺上也有關聯。另外我也用了石綠色,是源自青綠山水的概念,至於橙色那部分就是比較有趣的嘗試。」而《天地無相之八》和《天地無相之九》則採用了藍、石綠和黑色,營造出寧謐的氛圍。
陳鏡田是在城市中長大,並選擇以大自然為書畫對象的藝術家,對於山與水,人工與自然,傳統與當代,在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領悟。「我個人非常喜歡傳統山水畫,而自己的創作也是從傳統開始,承載著古人的情懷,可是,我們其實跟古人沒有甚麼聯繫。他們確實生活在大自然,與山水是有密切呼應。我們現代人與山水的連繫,只是偶然旅遊和行山的經歷和感受,只是旅程的記憶。」他續說:「我在香港長大,之後遷往台北和北京,一直都是在大城市生活,如果再繼續創作傳統山水,已經有一點點空中樓閣的狀態,所以要進入當下的創造模式。」
Credit: Mike Pickles
古人活在山水,現代人則為了尋覓山水風光而踏上旅程。「旅行對現代人來說很平常,但旅途其實是上一個行程和下一個行程之間的交界,而當中往往伴隨著離別和歸來。在這段交界期間,那片空白的狀態往往就在機艙裡度過。我們除了在機上看看電影和窗外的風景,如今還增添了藝術品,帶著這種藝術氛圍展開下一段行程,或者會對下個旅程更滿心期待。」
Credit: Mike Pickles
Credit: Mike Pickles
當你下次乘飛機望向窗外 的雲海山川,不妨也回首凝眸商務客艙內陳鏡田呈現的如夢景致,那是他與眾生分享的心影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