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升級您的網頁瀏覽器 你正在使用我們不支援的瀏覽器。如要享受最佳網站使用體驗,我們建議你升級至更新版本的瀏覽器—請參閱我們的 支援瀏覽器清單
  • 登入/登記環宇一家
    請升級您的網頁瀏覽器 你正在使用我們不支援的瀏覽器。如要享受最佳網站使用體驗,我們建議你升級至更新版本的瀏覽器—請參閱我們的 支援瀏覽器清單
    國泰航空

    菲律賓人如何保存傳統竹竿舞並將其現代化

    我們的編輯親身到訪宿霧,隨音樂躍動
    A man and a woman dance the tinikling between two colourful poles held by two crouching women in the daytime in Cebu.
    Credit: AlamyStockPhoto
    發掘最佳票價飛往
    宿霧

    我和菲律賓裔的母親在宿霧酒店房間裡,一邊咯咯笑著,一邊跟她學習傳統竹竿舞的舞步。「一步、兩步併攏、一步,再快一點。」她說。

    如果只有我倆練習,這樣倒也不難;但當音樂響起、兩枝長長竹竿在腳下有節奏地拍擊時,那就不可同日而語了,這就是竹竿舞的舞蹈風格。我們其後在宿霧麥丹島香格里拉酒店 看到Sugbo Performing Arts舞團的正宗竹竿舞表演,兩名持竿手配合節奏開合竹竿,而另外兩名舞者則赤腳在竹間翩翩起舞,時而躍動,時而旋轉。

    宿霧White Note Pavilion劇場 會定期舉行竹竿舞表演,其編舞師Michael Limosnero直言:「在竹竿間跳舞絕非易事,它非常有挑戰性,而關鍵在於要掌握時機。」

    竹竿舞起源於雷伊泰島,一個與宿霧同屬米沙鄢群島上的城市。在16世紀西班牙殖民菲律賓之前,當地人已開始流傳這種舞蹈。至今已成為國技的竹竿舞依然大行其道,且隨著時日融入更多西班牙元素,尤其是在服飾和音樂方面。

    此舞原名為tikling,意指黃領秧雞的動作,舞者會模仿這種雀鳥掙脫農夫竹製陷阱時的舉動。早期的菲律賓人透過敲擊竹竿,發展出一套富節奏的表演模式,及後逐漸將其昇華為一門藝術。

    在香格里拉Kasadya之夜 的「文化自助餐」晚會中,女表演者都穿上蝴蝶袖的菲律賓傳統長裙,頭戴花飾,跟隨音樂節奏在拍打的竹枝間躍動。Sugbo的領舞員Maybelle Carba稱這是一種「熱情的芭蕾舞」。「這象徵了菲律賓人堅韌不拔的精神。」她說。

    A blindfolded performer dances between poles as three other dancers clap onstage at White Note Pavilion in Cebu.
    Closeup of tinikling dancers’ legs crossing bamboo poles in the daytime.

    Credit: AlamyStockPhoto

    舞蹈革命

    我對竹竿舞的最早記憶,是在香港唸小學的時候,看著媽媽在哥哥的班上教授此舞。她親手縫製了頭巾和服裝,從建築地盤取來竹竿,為學校的文藝表演編排了一套舞蹈。

    竹竿舞世代相傳,用動作記錄了我們的共同歷史,是一種令人感到親切熟悉的舞蹈。據Sugbo的另一位領舞員Catherine Carmen解釋,竹竿舞是「連結菲律賓文化認同的紐帶」。她說:「竹竿舞讓我們想起自己的身份、我們的根源,以及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傳統。」 

    在菲律賓國內,普遍對竹竿舞和其他民俗舞蹈有著強烈的保護意識。編舞師Michael Limosnero觀察到,社交媒體上常有人批評那些偏離傳統形式的舞蹈。他認為這並不是一件壞事:「這反映了人們想要保存舞蹈的原創性和真實性。這支舞蹈對我們來說獨一無二,因為它源自我們的內心和歷史。」

    然而,舞團也找到突破框架的方法,轉變包括會在跳舞時移動竹竿、讓舞蹈員蒙著眼睛炫技,甚至點燃竹竿來增添表演的刺激感。

    也有其他人選擇創出新意,一段來自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網上舞蹈影片,便引起了大眾熱話:舞蹈員將竹竿舞加入嘻哈風格 ,把背景音樂換成Lil Nas X的歌曲,並改為穿上街頭便服。在這眩目的新編舞中,兩雙竹竿交叉重疊,意味舞者需要避開雙倍挑戰。

    負責編舞的Ethan Ray是該大學菲律賓學生會的前主席,他從小跟媽媽學習竹竿舞,希望能夠在舞蹈中融合自己菲裔美籍的雙重身份:「我致力保存豐富文化傳統的同時,又能創造獨特身份。這套編舞正好展現了這種平衡,能引發了大眾對文化演進的討論。」

    協會正籌備即將到來的春節活動,是次活動由Jamez de Ocampo負責編舞。他期望進一步打破傳統與現代之間的界限,在尊重根源之餘更能「注入新活力」。

    Ray說:「我們正在推廣竹竿舞,擴闊觀眾層面,讓更多人感受到此舞蹈的魅力,確保它能繼續蓬勃發展。同時,保留和尊重傳統形式的舞蹈也相當重要。」

    Two male performers at the Shangri-La Mactan’s Kasadya Night in Cebu hold a pair of bamboo poles on their shoulders. A female performer stands on the poles.
    Tinikling performers at the Shangri-La Mactan’s Kasadya Night in Cebu.

    家族承傳

    回到麥丹島香格里拉,舞團在剛完成一場令人目不暇給的表演後,隨即邀請觀眾一同參與。我早前曾經練習,故此鼓起勇氣,應邀與Maybelle Carba共舞。

    我掌握到慢速的舞步後,竹竿的開合加快了。我一時間慌了手腳,笨拙地跳出竹竿以免腳踝被夾到,結果狠狠地摔了一跤。母親在台下開懷大笑,我也忍俊不禁。

    這個體驗既驚心動魄,又趣味橫生。儘管我的舞姿不夠優美,但我仍為自己能夠跟上節奏而感到自豪。作為擁有菲律賓血統的混血兒,有時候我會感受到文化的隔閡;竹竿舞的經歷,讓我打開了這道接觸自身傳統的大門。Jamez de Ocampo跟我說,他希望透過竹竿舞傳遞「家人—家庭—能量」的理念。他的話令我印象深刻。

    「這是種能量,能讓我們團結起來跨越世代和距離。」

     Female performers in long dresses dancing at the Shangri-La Mactan’s Kasadya Night.

    Credit: Madkon Productions

    在宿霧觀賞傳統舞蹈地點推介

    宿霧麥丹島香格里拉

    這所度假酒店每逢星期二、五和六都會舉辦Kasadya之夜 「文化自助餐」晚會。

    Tinikling dancers in red patterned dresses onstage at the White Note Pavilion.

    White Note Pavilion劇場

    包羅萬有的綜藝表演 ,結合傳統竹竿舞和歌唱、變裝以及喜劇環節,節目非常豐富。

    A woman in a white headdress leads a procession of men in yellow costumes during the Sinulog Festival.

    Credit: bortnikau/Getty Images

    仙奴洛節

    每年1月,仙奴洛節 上的傳統仙奴洛舞者都會手持聖嬰耶穌像,隨樂韻搖擺。

    Aerial view of a boat on the Loboc River in the daytime.

    Credit: Holger Leue/Getty Images

    羅伯克河遊船

    在薄荷島附近的羅伯克河遊船 行程當中,Gotozon Balsa表演團會伴著現場音樂表演竹竿舞。

    更多靈感

    宿霧旅遊資訊

    國家 / 地區
    菲律賓
    語言
    宿霧語
    機場代碼
    CEB
    貨幣
    PHP
    時區
    GMT +08:00
    氣候
    熱帶氣候
    國家 / 地區
    菲律賓
    時區
    GMT +08:00
    貨幣
    PHP
    機場代碼
    CEB
    語言
    宿霧語
    氣候
    熱帶氣候
    發掘最佳票價飛往
    宿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