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亞洲家庭總有一、兩瓶中醫藥油,以備不時之需,而每個家庭亦總會奉某個品牌的藥物為至寶靈丹。不論是白花油 、活絡油或斧標藥油 也好,它們的共同點是那陣濃烈的「驅風」薄荷味,令人一聞便知是「何方神聖」。居家必備的藥膏則有虎標關節膏 、保心安膏 以及那經典粉紅色盒的平安膏 (我家常客),功效大同小異。
今時今日,藥房在香港成行成市,反觀1950年代,市民多在路邊攤購買藥膏。有些賣藥小販更會帶著猴子做生意,讓牠擔當助理售貨員兼做雜耍,而檔主則不遺餘力地向圍觀的街坊推銷萬用藥膏,吹噓其「天上有地下無」的神奇功效。
我家祖母一向視中式保健湯水和傳統療法為金科玉律。從小到大,我見她每遇上小毛病,都會求助於自己放滿藥膏、藥油的「百寶袋」─若有感冒和鼻塞,只消在人中位置塗點藥膏;肚痛的話,就在肚皮擦上藥油按摩;如咳嗽不止,睡前於胸口搽點藥油;每有關節痛,同樣用藥油治理。
任何外傷內疾,藥油和藥膏似乎都能妥善處理。因此家母與我每逢出門遠行,定必攜帶一小瓶白花油,即使大至突如其來的頭暈作嘔和痛症,小至擾人的蚊叮蟲咬,亦能有備無患。
物轉星移,這些藥油和藥膏已經不只是上一代的萬用藥,它們超越了藥物的層面,成為一種文化符號,更吸引年輕創作人的垂青,例如把中國傳統文化融入現代設計的女裝牌子Mukzin ,最近便推出了一款印上藥油商標和「愛老虎油」標語的T恤。
從小販賣藥的年代開始,藥油遍及亞洲家家戶戶,並且成為潮人的設計靈感。需要時滴一滴,藥到病除。如有需要,不妨試試這些功效媲美阿士匹靈的亞洲靈藥。
主頁橫幅圖片:SR Garc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