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大家應該十分熟悉:機艙響起一陣柔和的提示音,然後扣上安全帶的標誌亮起來,接著聽到請乘客返回座位並扣上安全帶的廣播。亞洲各地的天氣經常反覆多變,尤其在太陽的高溫照射在海洋的淺水區域內,令這個地區醞釀季節性颱風,可令飛機內的乘客感到顛簸不穩。
這些風暴可在地面造成嚴重的破壞,飛機可以在巡航高度飛越或繞過風暴,其間機艙只會出現輕微的震動。這是一個全年均會出現的全球氣象,稱為熱帶輻合帶(英文簡稱ITCZ),也是駕駛艙內的機師必須留意的天氣現象。
由於南、北半球的貿易風在赤道附近相遇,於是形成橫跨全球的低氣壓帶。低氣壓帶的闊度不一,終年隨著太陽的位置移動,夏季時會移近香港,再向北往內陸推進,而陸地的溫度比海洋上升得更快。
Glenn Devonport是航線營運經理及空中巴士A350客機的機長,對於如何避免惡劣天氣,有豐富的輕驗。Glenn表示,由於海洋和陸地受熱後出現的空氣對流產生大量能量,「造成厚厚的雲層,裡面藏有大量水分、能量和氣流。這些風暴胞彼此分隔,兩個風暴胞之間有頗大的距離,我們可以用雷達探測出來,然後避過它們。」
不過熱帶輻合帶則有點不同。Glenn說:「有些積雨雲可以達到50,000呎以上,比我們飛行的高度更高,因此可能要花上數小時來躲避這種天氣,尤其是在香港以南。」
機師會運用各種儀器和資訊來制定最妥善的飛行路線。Glenn說:「主要是利用天氣雷達來探測。雷達發出的訊號遇到雲層中的水分子,就會反射回來,在屏幕上形成一幅可以見到的圖象。雲層中的水分愈多就愈活躍,因此圖象會按不同程度以綠色、黃色及紅色來顯示。雷達的反射同時可以追蹤雲層內水滴的垂直運動,如果水滴不斷大量上下移動,就會以紫色來顯示,表示有非常強烈的氣流。」
「我們通常都會選擇雨量或雲量最少的路線來飛行,不過一定會確保安全。」
於是,那個時候機上就會響起提示音,並且亮起扣上安全帶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