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dit: Greg Kahn
今年7月底,首都華盛頓波托馬克河岸的小型劇院Arena Stage上演音樂劇《霧水總統》。該劇改編自1993年的同名電影,講述長相酷似時任美國總統的普通教師,在機緣巧合下代替真正的總統履行職務。
劇情其實是在剖析美國的愛國主義,演出中途台上演員和台下觀眾甚至會大合唱國歌〈The Star-Spangled Banner〉。我也隨著眾人起立,雖然不懂得歌詞,但也跟其他人一同喃喃和唱。我心裡突然有個想法:「不得了!這是我在華盛頓最後一夜,但我已覺得自己像個美國人!」
華盛頓就是有這種感染力 。這個美國首府到處都是聯邦政府的辦公大樓、紀念碑、紀念碑和紀念碑,有如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館。圍繞華府四周的馬利蘭州、維珍尼亞州和Chesapeake Bay灣都是美國早期殖民者聚居的地方,美國歷史的長河在此緩緩流淌,比鄰近維珍尼亞州北部出產的美酒更濃郁更醇厚。
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於1790年簽訂《首都選址法案》,定都華府時,這裡還只是波托馬克河上一片未開發的狹長土地,夾在北面的馬利蘭州和南面的維珍尼亞州之間。劃定範圍後,華盛頓從此大興土木,為新世界未來多個首府樹立典範。
Credit: Greg Kahn
華盛頓的位置佔盡地利,令它在歷史、民主和多元文化上自成一格,還有經常在Instagram上出現的櫻花盛放美景。華府亦不斷演變,現在不單是個一本正經的聯邦城市,也是個有型有格的時髦都會。這裡當然不乏活化重建項目(下文會詳談The Wharf碼頭區),亦有愈來愈多與大政府爭一日長短的私人產業。現在甚至發展出一種華盛頓新人類govster,或可稱之為「政界潮人」,是指一群在聯邦政府內工作、甚至有能力左右國家政務的人,但同時又享受城裡的時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