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職金融業的Sarah Mason現年37歲,她用指尖圈一圈地圖上某個距離香港千里之外的城市,對我說:「只要懂得門路,就會發現很多選擇。」
接著,她在手機放大一批面露微笑、身材健碩的男士照片,並逐一掃看他們的個人資料—這批男生全都身處地球的另一端。「我有一位朋友言之鑿鑿,說曾與一位南極洲的科學家交談。」她笑著說。
Mason並不抗拒乘飛機到外地約會,而跟她志同道合的人更是越來越多,交友應用程式稱這股新潮流為「wanderlove」( 漫遊戀愛 ),即結合外地旅行及浪漫約會這兩種令人怦然心動的約會新方式。
目前Mason透過三個交友應用程式與居於外地的對象聊天,其中幾個在亞洲、兩個在歐洲,還有一個在悉尼。她表示:「疫情過後旅遊復甦,單身人士有很多機會出國旅行。就算只在一個地方待幾天,亦不妨看看有沒有值得結識的對象。」

Credit: Getty Images
在疫情的推波助瀾下,許多人轉為遙距工作,同時交友網站及應用程式的用戶大增,大眾對愛情生活的看法亦開始改變。
根據交友應用程式Bumble 於2022年11月進行的調查,佔三分之一的用戶對旅行和結識外地對象的態度較以往開放,而且他們都嚮往Bumble發言人Lucille McCart提出的在異地「吃飯、約會、談戀愛」這種交往方式。
她說:「疫情後,富彈性的在家工作成為新的工作模式,Bumble的用戶中每八人就有一位表示想成為數碼遊牧一族,從而改變了我們對約會對象及地點的看法。」
對於去年年底憑遙距工作簽證移居峇里島的知識工作者Chris Gray來說,此舉徹底改變了他的事業和感情生活。Gray過去曾多次遊覽峇里島,發現當地的交際 圈子與香港大相逕庭,因為他在香港結交朋友都脫離不了工作圈子。
他說:「跟居於海外的人約會,是探索之前沒去過的城市或國家的好方法。這是了解當地生活,尤其是酒吧和餐廳的最佳方式之一。」
對另一個交友應用程式Tinder 的用戶來說,旅行已經成為他們最感興趣的活動,Tinder的亞太區傳訊部門主管Papri Dev表示:「Tinder會員大都擁護『漫遊戀愛』模式,有些人為了跟愛侶一起生活而移居外地,有些甚至修成正果組織家庭。」

Credit: Getty Images

Credit: Getty Images
然而,當一日情緣變成認真地談戀愛時,跨越時區和國界的交往卻可能帶來獨一無二的挑戰。不說別的,光是全球疫情和邊境關閉,就足以終結一段關係。
因此,能夠撐過這些考驗的伴侶,更能彰顯遠距離戀愛也能情比金堅。五年前,40歲的新加坡貨運業人士Stefan Fisse,在旅行期間透過交友程式認識39歲在香港從事金融業的Timo Chiu,他們現在經常往返兩地約會。
Fisse說:「我們透過Tinder認識,幾個星期後開始約會。後來我去香港出差,就此展開異地戀情。」
最初他們一個月約會兩次,輪流往返新加坡和香港,一切進展順利,可惜好景不常,不久就爆發新冠疫情。Fisse說:「可想而知,我們經歷了一段難熬的日子,整整一年多無法相見。後來我們有一次成功『逃離』旅遊限制,飛到德國見面。」
他補充:「我們都熱愛旅行,亦都一起出遊過無數次。幸好我可以經常出差,能夠寓工作於娛樂。」
Fisse認為異地戀雖有缺點,例如其中一人會因為工作而必須暫別愛侶去另一個地方,加上為了見面而花上的旅費等種種現實問題,卻依然利多於弊。他透露:「最近我們在悉尼見面,一起度過了美妙的三個星期,我在那邊工作一星期,然後放假。當時悉尼正舉行世界驕傲節 ( World Pride ),我們剛好欣逢盛事,甚至在Mardi Gras同志大遊行中踏上了香港同樂運動會花車。」
另一對修成正果的異地伴侶是41歲的Melody Munson和她43歲的丈夫Devin Munson,Melody住在香港,她的丈夫則在美國生活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