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2014年至2019年間,住在南蘇州路與西藏中路的交叉口,因此非常熟悉這區,但這次舊地重遊準備徒步探索蘇州河一帶,卻發現相隔數年,這裡已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近年上海為改善旅遊業,以及在蘇州河沿岸建立更多文化地標,展開了「一江一河」計劃。此舉動吸引多個國際知名藝術機構進駐此地,如蘇富比拍賣行、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上海分館UCCA Edge等,為蘇州河畔迸發出一股創意新浪潮,而在閃亮的全新發展項目以外,社區內的一些歷史建築,也進行改頭換面的活化。
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 為斯德哥爾摩同名的當代攝影博物館首家亞洲分館,選址於蘇州河北岸一座上世紀30年代的四層倉庫內。漫遊其展覽空間,我不僅細賞藝作,同時亦沉醉於周遭的歷史氛圍,並從其蛻變之中,感受為實現與現有社區和諧共融所付出的努力。
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的展覽總監韓培培表示:「由於藝術中心坐落於蘇州河畔的歷史建築中,我們因此期望通過展出作品,加強與此地標之間的連繫。為了活化蘇州河,我們進行了大量工作,包括淨水及翻新區內的人行道,方便行人及單車使用。這些付出吸引了許多藝術場地進駐此區。」
沿北蘇州路東行一小段路,我來到蘇河皓司 ,一座樓高五層的創意基地。它現在集Longlati基金會的全新藝術空間、快閃活動場地及天台展覽區於一身。一如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蘇河皓司前身是上世紀30年代初中國實業銀行的貨棧。經過數月修復工程, Longlati團隊終於在4月迎來開幕首展,當中包括展出法國年輕藝術家Pol Taburet作品的展覽《歪像》(展期至8月16日),其帶有數碼龐克風格的超現實畫作及雕塑系列,部分靈感源自該藝術家去年到訪蘇河皓司時的印象。
Longlati的聯合創辦人陳子豪說:「與我們合作的藝術家均對具有豐富歷史的社區深感興趣,會嘗試將其融入作品之中,而社區的往昔也得以透過藝術延續下去。」
我繼續我的東行之旅,穿過乍浦路橋,我來到了洛克.外灘 源百年建築街區。經過David Chipperfield建築事務所歷時17年的修繕,這個由11棟歷史樓房組成的建築群,如今已煥然一新,不但匯集了國際及中國時尚生活品牌和餐飲概念店舖,更設有一所當代美術館及精心設計的公共空間。
Credit: Tian Fangfang
洛克.外灘源商業總經理沈寅捷帶我參觀這熱鬧建築群時說:「我們希望此區會成為藝術與日常生活匯聚的地方。選擇租戶的過程,就好比創作雜誌內容,只有精心策劃而又啟發思考的場地,遊客才會想在此消磨多點時間。上海外灘是世界與中國的門戶,洛克.外灘源則為全球提供一扇窗,讓大家發掘具潛力的中國品牌及人才。」
Credit: Tian Fangfang
Credit: Tian Fangfang
Credit: Tian Fangfang
整個建築群以2010年啟用的上海外灘美術館 為中心,其所在的大樓為一棟上世紀30年代的裝飾藝術風格建築,過去曾作為皇家亞洲學會的華北總部。其舉行至8月25日的《覆寫上海:重構20世紀初的亞洲文會圖書館》展覽,既是對這所建築過去在文學界的貢獻致敬,亦展露美術館藝術總監朱筱蕤的個人視野,嘗試以不同方式呈現藝術。這位土生土長的上海人曾經在紐約古根漢美術館擔任策展人,去年才加入外灘美術館,對本地藝壇能夠蓬勃發展感到異常欣喜。
朱筱蕤說:「蘇州河與西岸等其他地區的不同之處,在於擁有深厚的歷史背景。這裡的建築訴說著舊上海的獨特故事,牟利和非牟利的文化空間在此相互融合,充滿活力,帶動藝術生態百花齊放。」
沿著蘇州河逛了一整天博物館後,我回到此行所下榻的酒店,其位置處於黃浦江及蘇州河的交匯點,一方是繁華璀璨的外灘和未來感十足的陸家嘴天際線,另一方則是充滿悠閒魅力的蘇州河,景色可謂美不勝收。 臨近日落之時,我看到幾位阿姨一邊聊天,一邊騎著載著雜貨的單車緩緩踏上歸途;岸邊則坐著幾名大叔,嘴上叼著香煙在河畔垂釣。欣賞了整天精彩藝術作品後,正是這些以宏偉歷史背景襯托的日常生活場景,提醒我上海為何能夠讓人不自覺地愛上,這城市本身就是一件傑作。
2023年底開業的上海海鷗麗晶酒店 ,坐落在黃浦江和蘇州河的交匯處,由原有的海鷗飯店改建而成。酒店盡用佔據河岸美景的優勢,由餐廳、活動空間,以至時尚豪華的客房及套房,均坐擁河濱景觀。而蘇州河的全新藝術氣氛,亦透過酒店的室內設計體現 — 點綴客房及公共空間的畫作,出自熱門電視劇《繁花》原著作家兼藝術家金宇澄的手筆,內容描繪上海百姓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