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明哥成立了北河(明哥)慈善基金,現時基金服務全港共十個地區,義工團隊有60位成員,每星期免費派發逾3000個飯盒予有需要人士。採訪當日下午,茶餐廳北河同行有不少街坊熟客一邊品嚐下午茶,一邊跟侍應閒話家常,同時間門外陸續有人排隊。4點正,兩位義工開始忙於在店前擺好百多個飯盒,準備向輪候人士派發。
Credit: Elvis Chung
明哥出生於中國內地的勞動階級家庭,早早便要輟學工作,15歲已經學廚。1979年,他到香港謀生,數年後於北河飯店(北河同行前身)當起廚師。90年代中,飯店老闆決定退休,明哥跟其他同事接手經營。其艱苦的成長經歷,加上對深水埗這個草根社區的貧苦居民感同身受,啟發他開始供應價格實惠的飯菜。
然而營商之路並不平坦。明哥自認不擅經營:「我做了十多年生意,直到60歲才覺悟自己不是賺錢的材料。我太心軟,只想讓街坊吃到一頓飯,因此定價低廉,收入僅夠維持營運開支,經不起任何風浪。」這些年來,飯店歷經股東拆夥,加租搬遷,多次面臨倒閉。2011年,在大門似乎會關上的時候,另一扇窗為他悄然敞開。
那年,政府將法定最低工資定為時薪28港元,原意是改善勞動階層的生活水平,但對捉襟見肘的飯店而言,此舉猶如壓倒駱駝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令餐廳難以支撐下去。與此同時,政府亦向每位香港成年居民派發6000港元現金資助。當時有20位受惠港人決定用這筆錢扶助弱勢社群,共捐出12萬元支援北河飯店。善舉感動了不少市民,捐款規模日漸壯大,不但穩定了飯店的營業額,更確立了明哥的願景。
Credit: Elvis Chung
在傳媒報道下,不少名人響應支持及捐贈,讓飯盒施贈變成長期行動。他開始跟社工及善導會 、社區組織協會 等社福機構合作,除了每周向區內無家者贈飯,更會向鄰近公共屋邨的獨居長者送飯。2016年,明哥正式成立慈善基金,並開設新店北河同行。
過去十年間,經歷了士紳化的深水埗就如雙面刃,為該區同時帶來機遇與挑戰。然而明哥最關心的仍是社會基層,認為每個人有兩餐溫飽是最基本要求。他說:「繁榮城市背後總有貧苦大眾。我在意有沒有人關心和協助他們,希望把助人的信息傳揚開去,鼓勵大家為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社會才會平衡。」他重視平衡利益,採購食材時,也會優先光顧區內街市和商店,表達互相尊重和幫助。他因此與鄰里感情深厚,北河同行開張時,毗鄰的魚販就送了30多公斤的龍躉給明哥製作飯盒。
Credit: Elvis Chung
Credit: Elvis Chung
付出漸見成果,明哥的影響力早已不限於深水埗。他推行「消滅饑餓」計劃,派飯行動現時已遍布大角咀和旺角等十個地區。現在明哥除了希望把服務拓展至全港18區,亦非常關注社會教育,不時跟義工到中學及大學分享經歷,期望善行能薪火相傳。他的善心同樣無分國界,2023年土耳其地震受災,他把毛氈及禦寒衣物等物資捐贈當地。今年1月前曼聯足球隊名將艾夫拿訪港時,便特地來北河同行充當義工派飯,其後他在社交平台表示:「一個微小的善舉可以改變生命……付出越多,收穫越多。」
他這番話,正好概括了明哥對社會的影響力。燭光即便微小,但慷慨善行可化為亮光,既能指引弱勢社群,更能凝聚社區,為社會帶來關懷溫暖,每人都可以過上飽足的生活。明哥由始至終一直保持謙遜低調,認為一切只要由心出發,不需別人認可。
他說:「所謂行行出狀元,我沒想過自己會做了派飯的狀元。」
深水埗大南街278號地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