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是一種起源於中國漢族、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傳統醫學。它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結合,三者互有關連,而且兼顧氣候和人的情志等其他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中醫學保健治療的終極目的是讓身體達至陰陽調和,促進氣血循環,扶正袪邪,增強體質,達保健養生之效。以下為你介紹五種中醫養生之道。
理念:根據中醫學的理念,人體中的經絡系統負責輸送全身的氣血,如果經絡阻塞不通,會影響氣血的輸送和運行,繼而讓「邪氣」(產生疾病的因素)入侵,對人體有不良影響。中醫施行針灸把細長的針刺進人體的穴位,刺激人體自身的反應,加強氣血循環,促使「氣」在體內暢通無阻,使經絡系統恢復正常。
治療過程:中醫會把幼細的針刺進人體某些固定穴位,你可能會有輕微酸、麻的感覺,當施針達到某個深度時,才可能會有痛感。醫師可能會在施針時配合捻轉手法、溫灸或電療加強治療效能。
功效:針灸能治痛症,調整氣血,導引疏通經絡系統,達到緩解、復健的效果。近年,韓國針灸美容大為流行,被視為可消除皺紋的良方。
理念:在西方國家,名人身上留下的拔罐印痕可能會吸引傳媒注意,繼而被廣泛報道。但在亞洲,身上留下拔罐印痕是尋常事情,這種中醫學療法能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氣血運行。
治療過程:醫師會透過加熱的真空罐讓內裡的空氣產生負壓,然後把它吸附在局部皮膚上。當罐內空氣冷卻,被吸附皮膚部位底下的淺層肌肉、筋膜也會被一起拉扯,因而令血管擴張,產生充血或皮下瘀血。每次拔罐療程一般需時約20分鐘。
功效:拔罐據稱能止痛消腫、紓緩局部肌肉疼痛、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炎症、排毒和提升免疫力。
理念:燃點艾草,然後用它來薰燙穴位,是一種熱力治療。不少中醫診所都會提供一年一度的「三伏天」和「三九天」天灸療法,是一種扶正祛邪的預防治療。
治療過程:中醫師會燃點由乾艾葉製成的艾炷的一頭,然後用它來薰燙人體穴位,刺激穴道。有時艾灸更會配合針灸一起使用,把燃燒的艾絨放在插入皮膚的針上把針加熱。以艾草的藥性和熱力溫經通絡,行氣活血。
功效:艾灸能行氣通絡,有止痛、改善脾胃虛弱和提升免疫力等功效,對於治療哮喘、支氣管炎和鼻敏感等慢性疾病特別有幫助。
理念:推拿是人類其中最古老的一種外治療法,跟中醫學的針灸原理類近,都是透過在肌肉和關節施加壓力刺激,促進氣血運行,調整內臟功能,增強人體天然抗病能力。
治療過程:跟其他中醫學養生方法類同,推拿治療因人而異,醫師會針對每位病人的情況,選取適合的手法和技巧。推拿手法分門別類,例如針對肌肉和關節疾病的滾法,有舒筋活血,解痙止痛等功效;而指按法則是用手指著力按壓身上穴位,達到刺激深層組織的作用,有溫經散寒的功效。推拿亦經常結合正骨的技巧一併施行。
功效:推拿對治療身體局部痛症,如背痛、肌肉痛和肌筋膜痛症等特別有效。另外它有減壓和改善睡眠的功效。
理念:中藥材的來源包括植物、礦物和動物,並以植物為主。中藥治療最終目的不只是治標,而是透過藥性調和身體機能,以達到治本之效。
治療過程:中醫診證主要是通過「四診」,即望、聞、問、切,仔細觀察病人(包括舌頭),詳細詢問病情和病史,還有把脈等,然後作出診斷和處方藥物。
功效:每種中藥皆以其屬性分類,因此每人要根據其體質注意服用宜忌。例如肉桂和薄荷有抗病毒的作用,但肉桂性溫,可能不適合某些正處於更年期的婦女,而薄荷性寒,對於老人未必適合。
主頁橫幅圖片: Cig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