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dit: Wylie Liu
Credit: Wylie Liu
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眼前的大熊貓韵武正背向人群木納打坐,雖然呆呆不動聲息,卻有一股魔力,教人屏息靜氣細察牠的一舉一動。身旁遊客輕聲地說:「牠正在思考人生。」這個於1987年落成的保育園地,四周竹林幽幽,棲息着全球最大的圈養大熊貓保護族群。到訪這天天氣悶熱,基地絕大多數熊貓都留在清涼室內,隨心所欲地伸着懶腰,或是跌個倒地葫蘆,唯獨韵武像似與世無爭,不受天氣或人群所影響。
基地近年蓋起竹筍形觀景塔,亦有美術館、熊貓郵局和小熊貓園等設施,然而最得我歡心的,還是各個熊貓 產房。當我來到星星產房的玻璃屋前,熊貓媽媽正與寶寶嬉戲,牠們時而攀爬追逐,時而為練習野外求生技能而扭打一團,身手似敏捷又笨拙,令在場觀眾看得眉飛色舞,當保育員送上竹葉午餐,兩頭幼崽更把他們緊纏不放,關係猶似家人,當中的信任教人動容。
大熊貓生長於中國中西部,由四川盤地,以至陝西及甘肅部分地區均屬棲息地。牠們近年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已降至「易危」物種,惟全國數目仍僅約2,600頭,當中四分之一屬於圈養。
正當你以為大熊貓稀有,牠們在成都卻無處不在,由大屏幕上的3D動畫,以至藝術裝置、街頭商品和店舖裝飾,全是這可愛動物的身影。如此鋪天蓋地,讓剛抵埗的我一度懷疑自己會否患上熊貓疲勞。這無疑是過慮了,不用多久,我已迅速進化成熊貓的狂熱粉絲。
為體會近距離接觸的悸動,我再向西北方進發,來到個多小時車程外的都江堰,那裡有可憑香港身份證免費參觀的中華大熊貓苑。此園地十分易找,也適合獨自遊逛,但我因入住成都博舍之便,經酒店聯絡了當地的樂途天下國際旅行社,安排導遊晴昀帶我一起探索這個偌大的熊貓園地。
而此行的一大目的,就是擔當熊貓義工,了解牠們的生活日常。活動由早上開始,大家換過工作服後,隨即前往熊貓居室一睹餵飼實況。
近距離下,熊貓的黑眼圈變得清晰細緻,吃食物時的咀嚼聲也特別傳神。導賞員陳小姐解釋:「牠們習慣少動多餐,一天能吃上20公斤食物。」
Credit: Wylie Liu
Credit: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Getty Images
竹子當然就是熊貓的主要糧食,接下來的環節,正是協助摔打破竹,方便牠們進食,而過程關鍵是要留意品質。「若發現竹枝發黑大可即場扔掉,熊貓都愛挑吃,絕不選發霉的東西。」陳小姐說。
由於都江堰遠離成都,因此中華大熊貓苑的環境,也較成都熊貓基地來得閒逸清靜。我清理場地後再漫遊園區,忽見遠方樹幹晃動,一頭胖寶寶已爬到樹梢。看着牠無憂無慮的樣子,導遊晴昀語重心長道:「牠們都有四川人的個性, 喜愛逍遙慢活。」
我們一群滿懷抱負的保育員,最後還有一項任務:製作營養品窩窩頭。它由竹葉、黃豆、粟米等混成,是美味而又養份豐富的零食。
我和意大利遊客Eloisa搓着粉團閒聊,她曾在歐洲的動物園觀賞熊貓,卻從未與牠們有過如此近距離的接觸。「這 裡能夠深入細味,體驗就是不同。」她說。
滿足地領過義工證書,本是時候打道返回成都,但途中還得到仰天窩廣場,一睹由荷蘭藝術家Florentijn Hofman創作全長27米的自拍大熊貓雕塑。只見藝作中的熊貓樣子悠然自得,一副滿足的表情,盡現其真本性。
此時我想起晴昀早上的一席話:「做熊貓可隨意休息,定時吃喝,難得還受盡世人喜愛。」能在天府之國當一頭熊貓,確是一種福氣。
兼得米芝蓮一星及綠星的素食餐廳謐尋茶室 ,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推出由農場直送餐桌的嚐味菜單,佳餚以源自熊貓棲息地區的食材炮製, 包括竹筍鮮茄卷、雞樅菌油燜麻婆豆腐等菜式。
春熙路的IFS國際金融中心外牆,有由美國裝置藝術家Lawrence Argent設計的「I am Here 」15米高爬牆熊貓雕塑,遊客除可在街上遠觀,更可到大廈頂層跟巨型熊貓頭合照。
在太古里高級購物中心 ,不少店舖均以熊貓商品作招徠,其中書店方所 及禮品店貓的天空之城 提供明信片和七彩精品。特別推介前往樂高積木旗艦店,一睹店內多姿多彩的熊貓積木模型。
軒客會熊貓書店位處型格街區鏜鈀街上,內裡除有售熊貓主題書籍和產品,更可在店內的咖啡角落,品嚐熊貓造型甜點。
成都博舍 位處時尚陣地太古里,屬當地文化遺產保育項目「大慈寺文化商業綜合體」一部分。
酒店堪稱都市療癒勝地,既保留了清代中式庭院,亦在傳統禪意中加入奢華美學元素,其客房及套房裝潢典雅,空間寬敞舒適,部分客房更設偌大露台,可俯瞰附近充滿歷史感的社區。
酒店設有Tivano意大利餐廳、The Temple Café、謐尋茶室及井酒吧等精彩餐飲選擇,亦設室內泳池、健身室及獲獎的謐尋水療,讓住客享受寫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