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曾有這樣的難忘時刻:在旅途中品嚐到一道從未見過的食材或方法烹調的異國美食。那種在味蕾綻放的驚喜滋味令人心花怒放,甚至促使你思索,如何在家中依樣炮製這道美食。
而數百年前的日本人,亦經歷過這美好時刻。當時葡萄牙傳教士遠渡重洋來到日本長崎打算入國傳教,為了示好,他們帶來了歐洲的蛋糕和糖果做見面禮。當時日本只會用植物材料製作甜點,砂糖則是奢侈品,一般不會用作調味。當他們(包括織田信長在內)首次嚐到用雞蛋、麵粉和砂糖製作的歐洲甜點,那份宣諸於口的喜悅和雀躍,實在不難想像。
Illustrations: Cecil Tang; Photography: Prairie Stuart-Wolff
葡萄牙傳教士來了沒多久,日本在江戶時代(1603-1867年)先後與葡萄牙和荷蘭兩國通商,帶來了各種歐洲商品和砂糖。它們經長崎街道傳送至日本各地,而歐洲甜點和逐漸普及的砂糖則為日本人開闢了一個味覺新世界。他們開始學做歐洲甜點,並使用砂糖製作日式點心,由此塑造出近代日本甜點的面貌,因此,長崎街道又名為「砂糖之路」。
嗜甜的我,也帶著同樣雀躍的心情踏上尋甜之旅。砂糖之路西起長崎,東至北九州市,貫穿九州北部,全長228公里,橫跨長崎、佐賀及福岡三縣,沿途有20多個驛站。雖說經歷了數百年的變遷,部分路段在今天已不存在,不過你仍可遊訪昔日的驛站,從當地的甜點及其故事,勾勒出當年的路線圖。
Illustrations: Cecil Tang; Photography: Prairie Stuart-Wolff
我的旅程首站,是長崎的出島,眼前兩列整齊的江戶時代建築,把時間凝結在江戶時代。出島原本是幕府為阻止葡萄牙人傳教,把他們隔離而築建的人工島,後來又成為荷蘭商館的地點,入口有一座砂糖天秤,紀念日荷貿易的主要貨物。砂糖就是在這裡登陸,再運送到日本全國。這十來座木樓都是原地重建的復修建築,旨在以當年的模樣重現荷蘭商館的面貌,計有荷蘭商館館長府第、辦公室、貨倉及廚房等,面積雖小,卻五臟俱全,1759年正值砂糖進口高峰期,這裡在當年曾處理多達1,375噸的進口砂糖。
在鎖國政策下(1641-1859年),荷蘭是唯一的歐洲國家獲准跟日本進行貿易,幕府更嚴禁國民信奉西方宗教,我在館長府第便看到一席聖誕盛宴的展覽,當時荷蘭人不能公然慶祝聖誕節,而把之稱為「冬至晚宴」,但歐洲來的食物,已在日本人的味蕾撒下了種子。
雖然幕府千方百計地攔截外國宗教進入百姓的心靈,卻阻擋不了異國美食俘虜國民的味覺。日本人開始向出島的荷蘭人學習製作甜點,讓這些異國美食在日本落地生根。其中來自葡萄牙的Castella蛋糕,再經荷蘭人傳授製法後,現在成為了長崎的招牌糕點,華語地區更索性把它稱為長崎蛋糕。
Illustrations: Cecil Tang; Photography: Prairie Stuart-Wolff
離開長崎市,我往東面進發,繼續尋訪昔日驛站的甜點,我發現砂糖沿路與當地締結良緣。位於長崎縣的諫早市因粔籹而馳名,這甜點便是用米及砂糖製成。生產粔籹及長崎蛋糕的菓秀苑森長於1793年開業,第七代傳人森淳表示:「砂糖由江戶時代起大量傳入諫早,加上這裡優質的稻米,啟發我們製作這種點心。」
離開長崎縣,我來到了佐賀縣的驛站小城,那裡山明水秀,有「小京都」的美譽,小城有一家羊羹老店村岡總本舖。社長村岡安廣對日本甜點有深厚的認識,更把店舖的砂糖貨倉改建成羊羹資料館。他告訴我,人們由江戶時代起捨棄了傳統甜味料甘葛,改用砂糖製作羊羹,而那裡的特製羊羹表面結了一層如薄冰的糖霜,口感外脆內軟,這正是砂糖的功勞。除了小城羊羹外,佐賀縣還有另一道名產「丸房露」,乃源自葡萄牙的Bolo圓蛋糕。佐賀縣盛產小麥,小麥是Bolo蛋糕的主要材料,讓它得以在此落戶成為地方美食。
用味蕾去遊歷昔日的砂糖之路雖然浪漫,但始終流於抽象,因此當我聽到現在還有保留街道面貌的路段,我不假思索地來到了佐賀縣的柳町。
受惠於砂糖之路的道路建設,柳町於明治時代(1868-1912年)發展為商業重鎮,銀行及商人大宅等林立。近年該區積極復修從明治時代保留下來的建築,在我眼前有紅磚西洋樓房,也有白牆灰瓦的和式建築,幽靜地散發著濃濃的歷史氣息。那裡更設有和服租賃店,讓遊人穿上和服發思古之幽情,用步履描摹出當年車水馬龍的浮華世界。
到了明治時代,日本已能自行製作砂糖,並大量生產,同時亦累積了數百年製作歐洲甜點的經驗。我在砂糖之路的尾段驛站福岡縣飯塚市,嚐到了日本和歐洲文化交融的果實:千鳥饅頭。它以丸房露作饅頭外皮,餡料則是日本傳統的豆蓉。發明千鳥饅頭的是千鳥屋本家,社長原田實樹宜表示:「敝店300年來不斷製作長崎蛋糕及丸房露,並在1927年創製出結合和洋特色的千鳥饅頭。透過今天的甜點,我們可以看到砂糖之路如何促進了和洋文化的交融。」
Illustrations: Cecil Tang; Photography: Prairie Stuart-Wolff
一路走來,風景好像也從江戶時代演變成現代,海港城市北九州市位處砂糖之路的尾段,當年貨物就在小倉橫過狹窄的關門海峽進入本州。這裡有一間糖果廠入江製菓,正積極復興源自葡萄牙的金平糖。金平糖曾深受織田信長的喜愛,卻在今天面臨沒落的危機,社長入江雅彥說:「現在日本的金平糖生產商已不足十間,我們正努力從味道和包裝兩方面革新。」
至於我的旅程也來到了最後一站:前臨關門海峽的常盤橋,它是砂糖之路的終點,也是現代日本甜點的起點。因為今天的日本甜點雖然琳瑯滿目,但雞蛋、麵粉和砂糖,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材料。
乘客在這列裝璜復古豪華的火車 上,可享用由知名大廚成澤由浩主理的便當及多道精緻甜品。火車設有兩條路線,其中一條由長崎開往佐世保,沿途經過風景優美的大村灣。
19世紀長崎的外國人聚居地,有多座英國商人的故居及校舍等設施。當中Former Glover House更是日本最古老的洋式木建築 ,建於1873年。
農場 前臨大村灣,除了種植時令水果讓遊人即採即食外,還設有教室讓他們利用園內水果動手做草莓大福等甜點和麵包。
嬉野市曾是砂糖之路的驛站,那裡亦享有日本三大美肌溫泉之一的美譽,除了溫泉湯豆腐,嬉野茶亦非常有名。
佐賀市每年11月會舉行熱氣球國際大會,是全球熱氣球界的盛事。博物館 展覽大量有趣的熱氣球資料,更設有日本僅此一座的熱氣球模擬駕駛器,讓遊人一試身手。
主頁橫幅圖片:插圖: Cecil Tang; 照片: Prairie Stuart-Wol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