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商務協助與支援通告中心
  • 登入/登記環宇一家
    國泰航空
    通告中心
    煲湯哲學:暢遊大成至聖先師的家鄉
    在曲阜,每五人當中就有一人是儒學宗師孔子的後代。哲學家拜訪大師的故鄉,發現孔子的教誨在當地影響深遠,在地產項目、公眾指示牌,甚至湯水中都能領略一二
    An illustration of Confucius, also Qufu’s most celebrated son. Credit: Joey Leung
    發掘最佳票價飛往
    上海

    導遊將我帶到他日後將會長眠的地方,真是令人始料不及。 我們身處山東省曲阜縣的孔林,可是這裡一點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覺也沒有。自從周朝開始,這裡就是孔氏宗族先人的墓地,世上其中一位最受人景仰的先哲、同時也是曲阜最盛名遠播的鄉里——孔子的墳墓就在這裡。

    孔林是目前世上最大的氏族墓園,孔子的後代亦會繼續安葬於此。 我的導遊Frank是孔氏第75代後人,酒店的服務員則是第74代。這情況絕不罕見。曲阜人口中至少有兩成是孔子的直系後裔,墓園中則有逾10萬位孔氏宗親。 中國的歷史傳承源遠流長,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滲透於社會的各個角落,這正是其中的一種。雖然孔子生於2,500年前,但他的思想及教誨,在現代中國社會依然無處不在。

    在我抵達曲阜之前,已經體會到儒家思想深遠的影響。上海的虹橋火車站美輪美奐,我在這裡發現了前往「愛心服務區」的指示牌,正是以儒家理念演繹西方社會所說的「育嬰室」。儘管「育嬰室」可明確指出其用途,但中文表達的重點是儒家的人倫價值,那是代代相傳的責任規範。

    我乘搭時速330公里的京滬高速鐵路,在三小時又一刻鐘後來到曲阜。這個只有60,000人的小鎮正向東面迅速拓展,新車站的四周被起重機團團圍住。經過佔地遼闊的綠城誠園地產項目時,發現它的廣告標語是「儒家生活,和諧共融」。雖然只是促銷口號,卻充分展現儒家思想的影響。在酒店負責接待我的人告訴我:「中國人著重和諧。」漢學家都支持這個觀點,並指出相對於崇尚個人主義的西方社會,中國更加注重人際關係。

    A creative illustration of big bowls of soup in Qufu China

    Illustration: Joey Leung

    來到曲阜的市中心,古色古香的氣氛取代了摩登的都市風景。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孔廟、孔林及孔府便坐落於此。 遺址內的第一座廟宇於孔子去世後第二年(公元前478年)為了紀念他而興建。

    中國歷代帝王都會御駕親臨孔廟,穿過一道又一道王公貴冑專用的中央拱門,向這位「至聖先師」奉上祭品。文官和武人則分別使用左面和右面的拱門,可見儒家對尊卑長幼的排序和社會秩序十分重視。

    由於孔廟主要由木構建築組成,火災一直是個隱患;部分建築在經歷幾次祝融之災後,都經過重建,令孔廟的規模過去幾個世紀以來不斷擴展。目前孔廟的佈局可追溯至約公元15世紀,範圍逾14公頃,共有104座建築物及逾1,250棵古樹。

    每天在開放之前,孔廟的主門外都會舉行簡短的儀式,展示孔子身為貴族所精通的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雖然儀式是否真確已難以考究,但不失其趣,與附近的那座只有十多年歷史、卻早已顯得殘舊的孔子六藝城教育主題樂園相比,孔廟怡人得多。

    孔府位於孔廟附近,由孔氏第56代傳人於明朝興建,目的是方便他們就近維持孔廟的祭祀,而且同樣經過多次重建。孔氏的第77代傳人是定居孔府的最後一代,他們在國共內戰期間跟隨蔣介石逃到台灣,而孔氏一家至今依然定居台灣。

    孔林是孔子家族的墓園,佔地183公頃,圍繞墓園的圍牆近6,000米長,是三個孔氏聖地中最簡樸,但卻也是最令人動容的遺蹟。可是,並非所有孔氏後人都能於此安葬。除了罪犯之外,放棄儒學成為道士或出家為僧的宗親同樣不在其列。另外,外嫁女應歸葬夫家,而早夭的嬰兒亦不得入葬於此。

    An illustration of now and then in Qufu

    Illustration: Joey Leung

    雖然孔子講究禮儀,但孔林裡的墳墓卻十分簡單,毫無修飾,大多是半圓形的無名土墳,上面長滿青草。即使孔子的墳墓比其他人的大得多,但外觀也大同小異。豎立於墳墓一旁的石碑簡單樸實,向這位「萬世師表」致以最高敬意。

    此情此景,與尼山豎立的孔子塑像形成極大的對比。位於曲阜東南面30公里外的尼山,是孔子的出生地。看上去簇新的巨型孔子雕像,高高聳立在這座靜謐的學術重鎮,顯得格外壯觀。奇怪的是,尚未有網站或旅遊書介紹過這尊孔子像,因為在新中國建築發展步伐快速,外界未能追得上,這是很常見的現象。

    文化大革命期間推行的「破四舊」運動(即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及舊習慣),導致孔子的三個歷史遺址飽受破壞。但近年來,中國共產黨對孔子推崇備至。2004年,中央政府創辦孔子學院,將漢語及中國文化推廣至海外。在中國,人們的集體回憶可追溯到數千年前,即使傳統文化曾遭受大肆破壞,但因為深植人心,總會再有捲土重來的一天。

    曲阜雖是儒家聖地,但直到近年才開始推廣旅遊業。開業僅三年的曲阜香格里拉大酒店,是當地唯一的豪華星級酒店。酒店主打孔府菜,提供城中最令人喜出望外的儒家體驗。

    去年,政府開始著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申請,將孔府菜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舉動惹起不少爭議,因為孔府菜並不屬於中國「八大菜系」,而且孔子曾言道「君子食無求飽」,可見夫子並不注重口腹之欲。 儘管如此,我們從《論語》中可以得知,孔子對飲食亦相當講究,主張「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物必須以恰當的方式烹調和呈上。

    An illustration of landscape of Qufu

    Illustration: Joey Leung

    《論語》中還記述了孔子對食物「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的要求,尤其是「不撤薑食」,更是他對食物的堅持。 孔子反對放縱,但亦認為人應該有適當的享受,從他提出的「中庸之道」可見一斑,也就是行事應避免過於極端,在飲食範疇而言,暴飲暴食或抑制飲食都應該可免則免。

    所以《論語》中除了記載孔子認為「肉雖多,不使勝食氣」,還強調「唯酒無量,不及亂」,好杯中物的人應該引以為鑑。 曲阜香格里拉大酒店供應的孔府菜當中有一道湯,可說十分適切,因為儒家常以湯為例子來闡述君子和而不同的主張。

    煮湯的食材若搭配失衡,便無法突顯出湯的滋味;如果食材互相搶味,湯也會變得難以下嚥。孔府三套湯由雞、鴨及豬蹄燉製而成,味道濃郁,材料配合得恰到好處。製作三套湯需要細心掌握烹飪技巧,彰顯出耐心學習傳統的美德。

    食客亦需要將孔子的勸誡銘記於心,仔細品嚐食物的真正滋味,因為他曾說過:「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用餐時緊記以上教誨,在品味三套湯時領略箇中哲理,自然會回味無窮。

    另外,我肯定「知者不惑」(秘製香蔥排骨)這道菜亦蘊含了另一種教誨,但是美食當前,實在難以保持高尚的情懷。 在曲阜可以見到過去、現在與未來在中國交匯,現在正是前往孔子家鄉遊歷的最佳時機。

    有關曲阜香格里拉大酒店的詳情,請瀏覽shangri-la.com/qufu

    主頁橫幅圖片: Joey Leung

    上海旅遊資料

    國家 / 地區
    中國內地
    語言
    普通話
    機場代碼
    PVG
    貨幣
    RMB
    時區
    GMT +08:00
    氣候
    亞熱帶濕潤氣候
    國家 / 地區
    中國內地
    時區
    GMT +08:00
    貨幣
    RMB
    機場代碼
    PVG
    語言
    普通話
    氣候
    亞熱帶濕潤氣候
    發掘最佳票價飛往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