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dit: Getty Images
Credit: Sophie Walker
Credit: Getty Images
在英國,關於綠色空間對健康益處的學術研究,掀起了「綠色治療」的發展,慈善機構Horatio's Garden是專為脊椎損傷患者而設的輪椅通行花園。
與此同時,由英國非牟利機構國家花園計劃National Garden Scheme委託的調查報告顯示,花時間逛花園不僅可以減少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攻擊性和煩躁感,還可借助其所創造的歸屬感,紓解一般人的抑鬱、壓力、焦慮和寂寞。
花園具有類似於治療力量的精神意義並非新發現。從聖經中的客西馬尼園到中國古代詩人描摹的世外桃源,花園一直都是避世和放鬆身心的場所。
Walker說:「花園是充滿可能性的療癒場所,我們需要在全球範圍內重新建立與花園的關係,我們最終尋求的是大自然。」
Credit: Alamy
Credit: Sophie Walker
至於甚麼元素會令花園變得美麗或有價值,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看法。Walker表示,法國凡爾賽宮的精緻草坪和倫敦皇家植物園邱園的維多利亞式溫室「彰顯了對外擴張的野心」。她個人比較喜歡「有助沉思」的花園,這種設計理念在亞洲花園中更為普遍,例如京都御苑的造景。
她續說:「對我而言,與其說花園是用作觀賞,不如說是一處讓我們質疑並反思自己在周遭世界位置的地方。如能靜靜地坐下來,然後欣賞自身以外的事物之間的聯繫,絕對有益無害。」
隨著世界各地的聯繫日益緊密,園藝理念亦越趨跨越國界。源自日本的古老森林浴藝術已成為全球多地的潮流。園藝概念亦推陳出新,如「重新野化」,即讓自然空間的動植物在最低程度的人類干預下自然生長,以促進生物多樣性和植物授粉,皆視花園為活生生的有機體。
Walker強調,大自然是一個網絡,人類應該抱持這種想法去構築花園。她說:「我們傳統上認為植物彼此競爭,但現在我們越來越清楚了解它們之間的協作關係,它們是一個社區,互相餵哺和支持,它們是共榮共生,並非你死我活。」
返回三年前,我和朋友漫步於倫敦城中雜草蔓生的塔橋墓園,聽著大家腳步下踩過礫石的聲音, 我知道我們都在尋求同樣的慰藉,既相距復相親,我確實感到舒暢不少。
兼六園
日本金澤
兼六園是日本最出色的庭園之一,其名稱意指「兼備(庭園的) 六大因素」,這六勝包括水泉、眺望的怡人景觀、宏大、蒼古、幽邃和人力。在精心布局的造景下,園內的石燈籠和石橋前臨一片鳶尾花和杜鵑花花田,六大因素配合得天衣無縫。
Credit: Maison et Jardins Claude Monet Giverny - droits réservés
莫內花園
法國吉維尼
莫內花園讓大自然自由發揮,園內的紫藤枝和睡蓮均不經人工修飾。花園分為諾曼第花園,以及靈感來自日本木刻版畫的水園兩個部分,兩者都反映了莫內讓事物自然發展的取向。據說他曾經說過:「我所有的錢都花在我的花園上。」幾十年後,依然顯而易見,保持全球最佳花園的地位。
拙政園
中國蘇州
蘇州不乏園林景致,但拙政園因為是蘇州現存最大的古典園林,非常罕見,所以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它分為三個部分,佔地5.2公頃,滿目盡是池塘、亭台樓閣和芳香的荷花,形成了聯合國所說的「自然世界的完美縮影」。
伊甸園計畫
英國康沃爾
伊甸園計畫所在地前身為黏土礦場,現在則築起一個個巨型溫室球形建築,外型極具未來感,溫室球模擬了不同的氣候。在雨林溫室球內,潮濕的氣候非常適合東南亞、西非和南美洲植物。地中海溫室球內則栽種了葉子花和橄欖樹,而戶外花園則有茶樹、銀杏和當地原生植物。
布查德花園
加拿大布倫活灣
花園範圍由布查德家族擁有,前身為石灰岩採石場。於20世紀初,已故的布查德家族成員Jennie Butchart著手把舊礦場改造成花園,多年以後,它成為加拿大國家歷史古蹟。在佔地22公頃的園內種植了逾900種植物。杜鵑花、翠雀花、繡球花和日本紅楓在玫瑰園旁於不同季節爭相競艷。
Credit: Getty Images
1. 巨花魔芋
這種東南亞花朵可以長到四米高,但別靠太近,它們會散發很刺鼻的氣味,因而有「屍花」之稱。
觀賞地點:馬來西亞、印尼、英國伊甸園計畫
Credit: Getty Images
Credit: Getty Images
3. 荷蘭鬱金香
阿姆斯特丹的庫肯霍夫花園坐擁一大片七彩繽紛的鬱金香花田,不同顏色的鬱金香排列成令人眼花繚亂的圖案,並設計成旅遊路線供旅人沿途遊覽。
觀賞地點:阿姆斯特丹
Credit: 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