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dit: Charlotte Kung
傳說關西的紀伊山地是神仙居住之地,佛教由中國傳入日本後與神道合一,此處成為修道靈場,自平安時代 ( 公元794至1185年 ) 起,王室貴族或武士已到此修道祈願。熊野古道在2004年以「紀伊山地的靈地和參拜道」之名,成為登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世上唯二參拜道。是否信徒不是重點,來自五湖四海的朝聖者們各有不同理由,大家抱著同一信念,在506公頃的山中土地上完成挑戰,尋找自己的信仰。
時至今日,普通百姓也可前來參拜,並發展出多條行山路線,六條路線中最受歡迎是中邊路,當時天皇由京都出發,走的也是這一條。行山之旅第一天,我先出走中邊路其中一段,7.5公里長的入門級路段由發心門王子前往熊野本宮大社,坡度平坦,沿途多是輕裝上陣的健行者,或是享受郊遊樂的一家幾口。
在起步點遇上三年前來到日本旅居的芬蘭人Tuomo,這趟旅程他決定挑戰自己,用五至七天走畢全長約38.5 公里的中邊路,這天剛好完成近半路程。他說道:「芬蘭也有不少巨杉,山路同樣清幽,但像熊野古道般存著山中靈氣,世間少有。」說畢便給我看他在神社前蓋滿印章的本子,還建議我也要蓋上一個,他跟我說:「十年後回看,這本子可是你朝聖之旅的珍貴回憶。」
Credit: Charlotte Kung
Credit: Charlotte Kung
Credit: Charlotte Kung
旅程第二天,我要征服中邊路最難行的大雲取越。出發前在那智大社入口遇上兩位日本少女,厚達七層的平安時代參拜服飾,光是穿上身已花15分鐘,為了拍照外,更以一身完整裝扮及妝容完成2.5公里的大門坂路線。
其中一位朝聖者上戶小姐說道:「一身束衣加草鞋不好走,每級石梯也步步為營。既完成不了漫長古道,不如就穿上這身服飾,感受貴族參拜時的情景。」有說行走於古道,走得越長越艱辛,祈求的會越易靈驗,但對神明的尊重各人看法不一,不一定要在乎踏過多少,那怕只是一、兩公里,凡走過的必留痕跡。
全長14.5公里的大雲取越,由熊野那智大社至小口,路線難度在於要攀升海拔500多米,最尾更要在高840米的越前峠穿越起伏山路,再一直落斜才到達小口,路途青苔滿布,沒有補給,對新手確實不易。
途中在地藏茶屋跡遇見來自德國的行山小隊,八人步速不一各自修行,卻志同道合朝著同一目標進發,偶爾形單隻影,各自專心感受叢林中的天地靈氣,思考生命的意義,最後在茶屋一同遇上,既是漫長山旅的樂趣,亦復是一段濃縮的人生旅程。
Credit: Charlotte Kung
和歌山山地連綿,海拔高至2,000米,年雨量超過3,000 毫米,天時地利下孕育出翠綠茂林。被樹齡超過400年的巨杉包圍的我,吸盡了芬多精,連空氣也是甜的。兩天的行山之旅,我有幸遇見了白尾灰蜻、虎斑頸槽蛇、日本五線石龍子、斐豹蛺蝶等生物,牠們看見我這個「龐然大物」,竟沒半點驚慌,悠然自得。說到底,是當地人 ( 及行山人士 ) 對大自然的尊敬而種下的因果。千萬個物種在大自然棲息,人類只是渺小的一員,修行的同時請勿打擾其他生物,讓牠們在神明的庇祐下幸福自在地過活。
每次出遊,總有景點讓我驚嘆造物主大能。熊野古道即使沒有懾人絕景也教人震撼,路上的鳥叫蟲鳴,婆娑樹影,高近20米的杉木群隔絕了文明,一切平淡得像進入了神靈時空,有一刻覺得自己不存在於2023年。日本人能將千年歷史古道的原始風貌保存至今,讓後人重踏苦行之路,這淨土最值得細味的,是它的清淨無遺。就算沒有世遺光環,熊野古道同樣值得朝聖。
Credit: Charlotte K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