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曾在與他同名的杜拜超級商場Ibn Battuta Mall購物,但「伊本.白圖泰」對你來說恐怕是個陌生的名字,遑論拜讀其代表作《The Precious Gift for Lookers into the Marvels of Cities and Wonders of Travel》,其實這本書名吸睛的遊記,在14世紀可謂風頭一時無兩。
簡單來說,白圖泰就是摩洛哥版的馬可孛羅,他在中世紀末周遊列國,花了近30年於中東、非洲、歐洲、印度及中國穿梭遊歷。
到了1354年他返回家鄉丹吉爾,只是單憑記憶向抄寫員口述一直以來的海外經歷,最終編成上述巨著。部分學者卻聲稱他只不過是拾人牙慧,或者吹牛捏造;但不管真相如何,他講故事的本領確實高超,最終撰錄出前無古人的作品,成就不容置疑。
白圖泰生於穆斯林家庭,是個研究伊斯蘭法律的法學家。他離開家鄉後,第一站自然是到麥加朝聖;但這位游子天生就愛浪跡天涯,沒多久就再一次出走他方。
考慮到白圖泰曾經在旅途上與不少女伴和女奴發展過霧水情緣,過後便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和他留下的血脈),乾脆得有如現代旅人召喚Uber客車,我還是不要毛遂自薦當他的旅伴了。
Credit: Fine Art Images/Heritage Images/Getty Images
Credit: Fine Art Images/Heritage Images/Getty Images
但他確實有踏足北京嗎?
評論家從白圖泰的中國見聞找到不少謬誤:如他推斷瓷器由煤製成,並提到曾沿運河遊遍中國。他們懷疑當事人根本沒有去過大都(現今的北京),即元朝蒙古帝國的首都。若我有機會跟他結伴同遊,便能確定主人翁是否曾目睹皇帝駕崩後以活馬和侍從陪葬,抑或純粹為自己的故事加油添醋。既然我沒法子跟白圖泰同行,唯有將疑點利益歸於當事人。
白圖泰的歸家路亦波折重重,當他途經耶路撒冷和開羅時,兩地均有黑死病瘟疫肆虐。回到摩洛哥後,他在卡薩布蘭卡地區擔任法官,直至大約1368年逝世。儘管他比史上許多舉世知名的旅人踏足過更廣更遠的地域,但其身故後數百年間,他在現代人普遍簡稱為《The Travels》的遊記中講述的見聞,一直鮮為人知。
據說白圖泰曾留下一闕遺言︰「人生苦短,唯有身後留名。」對有志勇闖異域一窺世界奇觀及其奧妙之處的旅人而言,這是非常中聽的建議。
主頁橫幅圖片: History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