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中最具標誌性的畫面之一,是王家衛2000年執導的電影《花樣年華》中,張曼玉與梁朝偉擦身而過的一幕。觀眾記住的未必是兩位主角之間未能實現的愛情,甚或是杜可風的出色攝影,而是張曼玉身上的旗袍。這款獨特的中式女服喚起了深刻的浪漫情愫,教人懷念逝去的年華,同時亦是香港簡約精緻的美學象徵。
今日,旗袍 — 即香港人口中的長衫— 這個老香港 標記落到本地年輕時裝設計師Chocolate Tsang手上,有了與時並進的新演繹。她的品牌「企直啲」 ,致力讓穿著者「站直一點」— 不止在於姿勢,更是一種從內而外散發的自信。這間小店正默默地將中國傳統服飾帶入現代生活,用一針一線縫接過去與未來。
Credit: Elvis Chung
「家裡沒有人做衣服或從事與裁縫有關的工作,但從小學開始,我就很想自己做一些手作。」Tsang回憶道。 她自初中便開始學習紙樣和打版的基礎知識,大學時期 在香港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就讀時裝設計,開始深入探索 設計與美感的世界。畢業後,她與一位朋友看完《花樣年華》後同樣對旗袍產生濃厚興趣,更結伴跟隨香港著名裁縫師傅甄家萬學藝。
「今年89歲的甄師傅還在做衫,是一位很敬業的老師傅。」Tsang說道,眼中閃爍著敬佩。「他從早期電影戲服(包括《花樣年華》)到香港小姐競選服飾,都有參與 大量旗袍設計及製作。他的紙樣做得很貼身,視覺效果特佳。」
在甄師傅的指導下,她沉醉於學習今時今日幾近失傳的60年代長衫工藝。在她看來,那是她學過最困難的裁縫技巧:「其難度不下於意大利西裝,同樣繁複及多工序。」
Credit: Elvis Chung
雖然恪守傳統,但Tsang卻不拘泥於懷舊或固有設計。走進她位於葵涌的工作室,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那些充滿現代感的布料選擇 — 鮮艷的蔬菜圖案、星球、貓咪印花、甚至源自Pantone色版的款式,然而這些看似前衞的布料選擇背後,是她對長衫本質的深刻理解。「長衫本身就是每個時代的產物,反映當時的生活和審美觀。 現在我們喜歡甚麼樣的圖案和顏色,就應該讓長衫展現 這種當代美學。」
「企直啲」的客人可以選擇現成款式,也可以度身 訂造獨一無二的設計。她接過一些意想不到的訂單,包括有日本客人帶來本屬其祖母的和服,要求解體並重新製作成為長衫,此外亦試過為一名變裝皇后做衫。「這讓我 特別有使命感。」Tsang說。
Credit: Elvis Chung
Credit: Elvis Chung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表達她的創作理念,大抵是探索「我們今天會穿怎麼樣的旗袍」那份渴望。她的部分設計會帶有口袋或改良式立領,至於結合長衫元素的連身褲裝,則既保留了復古時裝的韻味,又根據傳統形式改良,並且尊重現代女性的需求。「在舊年代,不論中西服飾都要符合父權視覺,女性打扮要切合男性的期望。我認為現代長衫可以更舒適,有口袋,褲裝,甚至可以是上身緊下身鬆的設計,滿足客人的喜好和生活需要。」
說到底,Tsang強調的是每個人獨有的體態美:「每個人的身形都有其獨特美感,衣服應該是為 身體而設,而非強迫身體遷就衣服。」Tsang希望透過這些創新演繹的長衫,幫助客人實現心目中最自信的模樣。對她而言,霓裳魔力不限於視覺層次,還有當中的感受和體驗。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