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銀河、壯麗崇山、磅礡雲海、無垠荒野,袁斯樂(Kelvin Yuen) 為著種種人間絕色,不惜窮一生精力,走遍世間追尋。這位攝影師經常藉著鏡頭,拍下令人驚嘆的奇詭世外風光,早前更憑一幀雷電劃破桂林群山上空的傑作,在2024年度國際全景攝影大賽 (The Epson International Pano Awards) 中,同時奪得自然/風景組冠軍及公開組總冠軍,最後更獲得年度攝影師的殊榮,成績斐然。
這天,我們相約了袁斯樂同健行獅子山,這座代表著香港精神的本地名山鄰近袁的居處,也是其攝影旅程的起點。
Credit: Kelvin Yuen
Credit: Kelvin Yuen
18歲那年,袁首次帶著相機登獅子山,被偶然遇上的雲海山色迷倒,於是決心要將美景留住。「我因家住山下,所以不時留意窗外天氣,每當看到山頭未被雲海覆蓋,便會動身上山。」縱然失敗多次,但袁並不氣餒,反覆鑽研技術的同時,並開始走遍群山取景,終憑一幅於飛鵝山自殺崖拍下的香港夜景照片,以19歲之齡贏得2015年國家地理攝影大賽青年組冠軍。得獎作《野孩子追夢的世界》引起極大迴響,更為袁開創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攝影之路,其後他一直以自然景象為拍攝對象,取景地卻逐漸由香港郊野走向世界,並在國際攝影賽事中屢獲殊榮。
或許風景攝影師都是體能特佳,袁斯樂一路健步如飛,很快便把我們拋離,不難想像袁身處極地時如何面無懼色,為尋索好風光一往無前。他說:「要當風景攝影師,攝影技術、體能、心理、冒險精神,能面對寂寞等全是關鍵條件,但前者可以磨練得 來,因此反而最為次要。」
近年他愛往極地拍攝荒野,經常要揹著極重行裝遠征。為求拍攝時有最佳效率,他的遠行裝備通常定在 25公斤,接近他一半體重。除攝影器材及野外營具,有時更要帶備十多天的食糧,以及最重要的衞星通訊機,執拾過程中難免要作出取捨。「器材決不可少,那便唯有少帶一點食物。」
Credit: Kelvin Yuen
Credit: Kelvin Yuen
袁斯樂踏足過無數偏遠國度,曾遠征南美巴塔哥尼亞、尼泊爾珠峰大本營、青海藏區及穿越美國西岸曠野等,每趟行程他都會做足準備,包括蒐集資料、規劃拍攝時機及出發日期,行程中每個細節,他都會周詳部署。只是風景攝影並非 擺拍,天氣總有機會不似預期,必須學習以平常心去面對。他說:「風景攝影沒有既定方程式,付出多收獲少實是常態,所以定要有接受失敗的心態。」
話雖如此,攝影途上有時又會柳暗花明,驚喜連連。他去年發表《荒野》系列中那幅桂林閃電作《Power of Nature》,原為尋找拍攝日出地點作考察,卻因雷雨而要臨時變陣,最終反有意外收穫。
遇上險境,有時要一步一腳印地走出難關,2022年的一次加拿大西北領地探索,袁便有過最深刻的體會。那次他踏足幅員廣袤的無人區,卻因直升機誤點而要入夜後抵達。袁說:「我最終要在全無路徑和方向下,獨自摸黑步行12小時。」他結果花了一星期時間在區內紥營等候,終在最後一晚,迎來無雲夜空下一場奇詭的極光秀。
袁雖然習慣碰釘,但從不輕言放棄,他每次出發總會思考不同後備方案。「疫情爆發前我在歐洲進行兩個月拍攝工作,正當準備由挪威飛往法羅群島,卻遇上航班取消要滯留英國一星期;幸好平日一向有搜集資料,那刻隨即改道北上蘇格蘭,拍成的作品更為我贏得獎項。」
十年過去,袁先後在香港和海外舉行相展,作品又被選用發行香港郵票,月前更推出了第二本個人攝影集《Wilderness》。他謙稱自己仍未登上高峰:「我只是在風景攝影上建立了一點基礎,令我日後有能力走得更遠。我現在更清楚有甚麼可再突破,有哪些地方有待發掘。」
跟袁邊走邊談,不經不覺已來到「獅頭」位置。我們站在山巔遠眺,欣賞腳下的九龍半島美景,香港的繁華城市風光美麗如昔。十年磨一劍,袁斯樂的旅程充滿挑戰,卻已越過高山越過谷,做出令香港人也為之驕傲的成績。 《Wilderness》攝影集現已發行,可於EastPro Gallery 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