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上銅鑼灣某棟舊唐樓的五層樓梯後,你會發現別有洞天:這裡有一間工作室,一位手藝珍稀的人安靜地在 此工作—Percy So 從事手製書本和修復,是亞洲少有的從業者之一。
Credit: Elvis Chung
Credit: Elvis Chung
Credit: Elvis Chung
Credit: Elvis Chung
Credit: Elvis Chung
除此之外,她還有各種壓紙機,包括購自英國的裝訂壓書機和手動壓紙機,另外還有兩台固定書本用的夾具,是修復過程中清潔書頁並在書脊重新 貼上書名時夾住書本的工具,其中一台夾具是由新加坡木匠郭宗暉人手製作的,他現定居於台灣。
最後出場是一個裝幀用的架,她說:「這是我在美國的哥哥和嫂嫂送給我的,亦是我唯一新添的設備。」
然而,So的職涯並非始於手工作業。她在香港長大,在英國上寄宿學校,然後到美國明尼蘇達州卡爾頓學院主修工作室藝術。畢業回港後,她投身金融業。
讀藝術出身的她,卻一直覺得自己跟金融工作格格不入。與此同時,在卡爾頓學院,一位教授紙張製作和書籍藝術的客席講師令她深受啟發。2010年,她利用兩周假期參加密歇根州美國手製書學院為初學者開設的課程,讓她找到自己喜愛的專業。
「那時候,我就知道找到了自己熱誠與和目標所在,因此我辭去全職工作,開設了自己的工作室,至今從未後悔過。」
不少她承接的工作背後都有一段故事,這些故事長留她的心中。例如有一位客人當時在研究其族譜,因此想修復多本高祖父撰寫的書籍,當中包括美國第一本出版的英漢字典。
另一位客人則想把他為妻子創作的30首詩裝訂成書,當作生日禮物。So表示:「我閱讀他的詩時,禁不住熱淚盈眶,這些詩篇都很優美,訴說著他的愛妻之情,真摯動人。我們後來成為 好友,他更還為我的工作室和手藝寫了一首詩。當他把那本詩集送給妻子時,她感動得馬上哭了起來,後來還向我發電郵道謝。」
So亦熱衷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技藝。她不時為男女老幼舉辦手製書工作坊 ,並收了數名徒弟,他們每星期都會來工作室,參與技術要求更高及較艱巨的工作,如精裝裝訂和書本修復。
「基本上,只要是喜歡書本和手工藝的朋友,無分年齡,都會被手製書藝術所吸引。」So說道。
她為初學者舉辦的工作坊課程共有四節、各3小時,學生在每一節課都會學習裝幀一本書。從簡單的三孔線裝小冊子,逐步掌握難度更高的裝幀方法,如皮面線裝書及科普特訂裝法,後者歷史可追溯至公元2世紀。
Credit: Elvis Chung
Credit: Elvis Chung
由最初入行至今,她見證了手製書業的轉變,現在這門傳統工藝透過社交媒體而變得普及,部分是由BookTok的年輕書迷掀起潮流。BookTok是TikTok旗下的社交媒體,專門推介書籍,近年被視為有助推動印刷書籍銷量的平台。她表示:「初時我都羞於告訴別人我是一個手製書工匠,不過近年人們對手製書的興趣大增,我也因此接到一些非常吸引的委託工作。」
她的導師是美國手製書學院前院長Monique Lallier,雖然她已屆耄耋之年,仍未言休;而被業內人士尊稱為「偉人」的英國人Bernard Middleton,直至他於2019年94歲高壽離世的當天,還在做手製書的工作。至於So本人,也表明無意在短期內休業。
她很高興能踏上一條非常有滿足感的路,沿途可以一直學習新事物、開展新項目之餘,她還補充:「我一直希望自己造紙,排版印刷,然後製作剪紙做插圖,最後把它裝幀成書。如果你熱愛自己所做的事,它就不算是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