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大阪出現了第一間膠囊旅館,原意是為不能負擔或不需要傳統酒店服務的旅客,提供廉價的過夜住宿。旅客進入酒店後隨即換上日式浴衣和拖鞋,並將行李存放於細小的儲物櫃內,而簡陋的盥洗間則需共用。現在共享經濟的概念日漸抬頭,難怪這種「親密」的住宿空間愈來愈受新一代旅人歡迎。他們無不早出晚歸,樂於縮短窩在酒店客房的時間。分隔出一個個層疊式睡眠艙的膠囊旅館,遂如雨後春筍般在亞洲地區冒起。
這間走工業時尚風的膠囊酒店坐落於馬來西亞首都的吉隆坡國際機場,專為轉機旅客而設。120個膠囊艙以厚實木板分隔,備有柔軟的羽絨被和閱讀燈,並細分為女性宿舍、男性宿舍、男女混合宿舍,以及設有更寬闊並有額外枕頭的尊貴床位。入住模式跟日式膠囊旅館一樣:住客需在入口處換上拖鞋,登記入住後提取儲物櫃鑰匙和毛巾。這裡的升級服務更加考慮周全,包括贈送供住客攜帶個人物品的收納包等。至於裝飾更別具巧思,牆上懸掛了當地新銳藝術家的原創作品。住客可於等候轉機期間在Capsule Bar喝杯啤酒結識朋友,睡前更可向職員拿取耳塞和要求叫醒服務,極為細心及方便。capsulecontainer.com
香港空間不足,促使這間有型有格的環保膠囊酒店應運而生。兩名畢業於哈佛大學的創辦人希望善用空間設計,以解決市區人口密度高的問題。2017年初開幕的Sleeep為城中首間膠囊酒店,坐落於日趨中產化的上環社區,並提供時租及過夜選項,而八個膠囊艙均飾有金屬外殼及簡約的木材裝潢。每個膠囊均內置可獨立調節的氣窗和全天候照明系統,以提高住客的睡眠質素。Sleeep不但採用無紙化運作模式和全LED照明系統,更利用熱能轉換器為住客提供淋浴的熱水,以及選用有機棉毛巾及本地生產的盥洗用品,有望成為全球首間獲LEED v4綠色建築認證的膠囊酒店。行李儲物櫃空間寬敞(酒店亦提供存放大型行李的空間),贈送的毛絨拖鞋柔軟舒適,而共用洗手間及淋浴間的人數限於八人以下使用。sleeep.io
這間位於牛車水的膠囊酒店結合時下流行的共居和共用工作空間概念,並坐落於親切熱鬧的社區,令人流連忘返。自詡為奢華型青年旅館的Adler,前身為老當舖及茶室。在裝飾藝術風格的外牆背後,大堂以大量古董小物點綴,而人字形木地板上則放置洋溢熱帶風情的雅致家具。手頭拮据的旅客不妨選擇三層式床位,而每個膠囊艙均配備保護私隱的遮光窗簾、350針棉質亞麻布床單、羽毛枕頭和羽絨被。旅舍亦設有單人和雙人膠囊艙,以及女性專用住宿空間。這裡或許比不上傳統酒店寬敞,但基本設施均一應俱全,並提供免費早餐、高速Wi-Fi無線網絡、當地智能手機和洗衣等服務。
並非所有膠囊酒店均清一色落戶鬧市。這間家族經營的獨立旅館坐落於馬來西亞半島以東,從毗鄰自然保護區的青蔥選址,以至水泥管升級改造而成的膠囊艙,均反映其不落俗套的特色。被茂密森林包圍的水泥管膠囊房間充滿未來感,放有一張加寬雙人床,床單散發剛洗過的香氣,並安裝空調和照明系統。有別於其他市區膠囊酒店,這裡的時尚膠囊艙寬敞得足以容納兩人,前往公共浴室及洗手間的小徑沿途標記清晰。酒店同時設有以舊貨櫃升級改造而成的玻璃頂雙人房,可飽覽叢林景致。酒店主人更提供手繪地圖,方便住客遊覽鄰近的19世紀錫礦小鎮雙溪林明,而地圖亦標有當地特色餐廳,以及觀賞日落的熱門地點Panorama Hill的行山徑。timecapsuleretrea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