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酒店,我們總傾向信奉品牌主義。由跨國巨擘,以至經營好幾個物業的精品住宿,市面上的酒店品牌多不勝數。隨著集團合併,推出全新連鎖品牌以照顧不同顧客,酒店品牌的數目與日俱增。然而,有些酒店卻依然選擇保持獨立,抵禦集團品牌的勢力,採取與眾不同的路線,呈獻獨一無二的待客服務。
芬名酒店經過為期一年的翻新工程,終於在去年10月脫胎換骨,蛻變成新穎的精品酒店。全新設計出自酒店東主John Hui和顧問Jason Cohen的手筆,他們以66間客房向昔日香江情懷致敬。除了洋溢懷舊格調的霓虹招牌和仿竹棚造型的燈飾外,還添上海藍色的條紋地氈、位於大堂的長凳沙發,以及取材自歷史悠久的天星小輪、猶如舷窗的浴室鏡。就連浴室用品亦包裝成老藥店的貨品一樣,設計充滿玩味,可見Hui和Cohen二人的合作相當愉快。兩人的心血結晶讓受夠了千篇一律的住宿體驗、每次在異地的酒店客房醒來也茫然不知自己身在何方的旅客,重燃對旅遊的熱情。
thefleming.com
大部分酒店都以面積和設施區分客房類別,但設有20間客房的Claska旅館並不願隨波逐流。它位於時尚的東京中目黑區,一切都以設計為先,並按照風格分門別類,包括現代、和室、當代空間或獨一無二的客房,分別由日本國內不同的建築師和設計師塑造。客房以外也洋溢個性,旅館的自家精品店DO(讀音如中文的「都」字),出售以嶄新風格演繹的日本傳統工藝品,成為小眾至愛。為協助訪客探索附近別具一格的社區,酒店還備有復古單車可供租借。此外,名為「Pa Jyama」的702號客房的床更縫滿了玩具熊,掛牆裝飾定期更換,活脫脫是一件裝置藝術作品。
claska.com
跟許多獨立酒店一樣,The Sarojin呈現了創辦人自身的旅遊經歷,不過這家海灘度假村背後的故事可不止於此。英國背包客Andrew和Kate Kemp十年來夢想能開設將奢華與背包旅行經歷共冶一爐的度假村酒店。可是就在酒店於2004年準備開幕前數天,南亞大海嘯席捲而至,將大樓摧毀,令兩人延後數年才能實現夢想。現在,這家擁有56間客房的物業沒有半點受蹂躪的痕跡,洋溢奢華而野性的格調。茂盛的草叢、棕櫚葉和蓮花池,跟無邊際泳池、特大浴缸和瑰麗玄關構成的簡約現代設計形成強烈對比。他們更以酒店名義創辦The Sarojin Khao Lak Community Fund基金會,繼續捐款支持海嘯重建工作。sarojin.com
我們往往傾向將「獨立」酒店與精品和新穎劃上等號。The Imperial New Delhi酒店卻兩者皆非,而是城中的「貴婦」。這家酒店於1936年由Sardar Bahadur Ranjit Singh建造,一直由同一個家族經營,現時由創辦人的兩位孫兒共同擁有。兩人是應用可持續措施節省和再造能源和水的先鋒,令這家懷舊酒店成為印度最環保的企業之一。酒店最近完成翻新,235間客房的設備奢華依舊,但精雕細琢的古董家具、復古藝術複印畫和紋理細緻的大理石地板,滲出經受時間洗禮的獨特氣息。悠久的歷史氛圍縈繞不散,在酒店餐廳Daniell’s Tavern裡尤其濃得化不開,其孟加拉鮮蝦咖喱、瑪撒拉咖喱烤雞和咖喱扁豆湯,在餐單上各據一方已50多年。
theimperialindia.com
國泰假期備有機票連酒店套票,可瀏覽 cathaypacifi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