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黎世是瑞士的金融中心,市容井然有序,一向以手工朱古力、高級腕錶和私人銀行服務享譽國際,但原來這裡的餐飲美食也精彩多元,近年更熱切趨向大熱的素食主義。遊走於市內不同地區,都可找到各式素食或不含動物元素的美食,從多汁滋味的漢堡包、烤肉卷、手工糕點、蛋糕以至經典的芝士火鍋,種類琳琅滿目。
根據文獻記載,瑞士人自古鍾情醃肉和芝士,但蘇黎世以蔬菜為主的飲食習慣亦由來已久,有跡可尋。自19世紀開始,當地注重健康的人士已視無肉餐膳為長壽秘訣,當中的表表者是Maximilian Bircher-Benner醫生,亦是瑞士燕麥食譜( muesli )的發明人。他早於1800年代末,為病人處方極為嚴格的生素食餐單,主張以鮮果、蔬菜和果仁取代肉類,蔚然成風。
他的其中一名病人Ambrosius Hiltl對這種飲食方式推崇備至,後來更接手一家餐廳,開設了全球歷史最悠久的素食館Haus Hiltl ,至今已踏入第125年。餐廳數個世代以來保持家族經營,除了數層高的古早旗艦店,在蘇黎世亦擁有數間分店,還兼營自助餐連鎖店Tibits,分店遍布瑞士多處。
儘管在80年代, 素食主義在瑞士已日益風行,但仍被視為是小眾的生活方式,而 Haus Hiltl很多顧客都是基於健康或宗教原因才奉行素食。直到現任接班人Rolf Hiltl掌舵,致力打破品牌的傳統形象,引入酒精飲品和嶄新意念,例如下班時間後把餐廳轉為夜場,由此奠定Hiltl在瑞士餐飲界的地位。

Credit: Erna Drion


Credit: Erna Drion
集團首席財務總監兼聯合行政總裁Jörg Stindt說:「以往來Haus Hiltl用膳是出於健康因素,現在這裡已演變成可享用美酒佳餚的有趣地方。我們成功的部分原因,是吸引了非素食者惠顧,他們可能只想吃少點肉,或純粹喜歡我們的食物。」
去年的瑞士素食獎由蘇黎世餐廳壟斷,顯示相關的新企業和餐館遽增,並衍生了一群年輕星級廚師生力軍;而眾多新菜館所在的時興郊區Sihlfeld,更被打造成該市的無肉聖地。
被暱稱為「Zizi」的Zineb Hattab擁有三間人氣餐廳,分別是提供中東早午餐的Dar ,以及美酒素食小吃酒吧Cor,被喻為蘇黎世最佳素食餐廳之一。但論焦點則首推米芝蓮星級食府KLE ,這家小小的社區餐館,打破了高級餐膳必須供應肉食的金科玉律。餐館以世界各地罕有食材打造精巧的嚐味美食,並以精選餐酒作搭配,讓食客細嚐當中豐富的風味組合。
菜式方面既見清淡可口,亦不乏味道濃郁之作:西班牙凍湯伴以黑莓及鬆軟的合桃乳清芝士,口味 清新;馬鈴薯千層批配以濃稠的煙熏醬汁,外觀猶如烤豬肉般。鄰近的Marktküche 餐廳亦採用了類似的細緻實驗性烹調手法,紋身大廚Tobias Hoesli在食材上充分發揮瑞士獨有的風土特色,再在烹調上施以點點的魔法,其創製的青瓜「魚子醬」伴鹹香泡沫及煙熏甘筍,賣相有如捲狀的刺身,即使是海鮮控亦難以抗拒。
Bianca Legorreta由最初在Instagram分享自家製的純素烘焙包點,逐漸演變為創立White Rabbit Bakery ,其實體精品店Moon 出售不含雞蛋和乳製品的誘人甜點,當中包括甜答答的李子丹麥酥,而及綴以鮮花、無花果乾或蜜餞山核桃的手工瑞士朱古力,包裝精美,最適合選購作禮品。
2020年之前,蘇黎世的素食餐廳寥 寥可數,現在則素菜館林立,選擇繁多。Legorreta說:「這是非常關鍵的一年,標誌著蘇黎世的素食主義茁壯崛起。我們以往這方面可能遠遜於其他國家,但疫情爆發後,形勢迅即扭轉。大家普遍更關注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更講求可持續發展。我們盡可能採用最優質的材料製作食物,這亦正是瑞士美食的精神。」


Hattab補充道:「近年大家的心態明顯改變了,越來越多人接受蔬菜餐膳或實行彈性素食。很多本來抗拒素食的顧客嚐過我們的菜式後都眼前一亮,並對我們的出品大感好奇,興致盎然。」
這些餐廳呈獻的素食美饌,色香味俱全,並以別具匠心的方式奉上,為饕客創造獨一無二的餐飲體驗。
Legorreta說:「我們支持蔬菜為主的飲食,強調在餐膳添加各種有益的元素,而非犧牲作為美食的味道。我們有些顧客惠顧了餐廳數個月後,才赫然發現自己原來一直在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