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上雜誌是國泰航空為乘客提供的飛行體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你現在正閱讀的《Discovery》是如何誕生的?何時首次登上國泰的航機?
為此我們必須感謝Gareth Powell和他靈巧的創意。他是威爾斯人,以香港為家,集作家、出版人與創業家於一身。
在Powell創辦《Discovery》之前,營運近30年的國泰航空並未為乘客提供任何可隨意翻閱或細讀,然後投入其中的雜誌。然而,根據Powell所言,過不了多久,讓長途機乘客在用餐前後有事可做,成為航空公司要處理的要務。
他在網誌中有這樣的回憶︰「1973年,國泰航空面對一個小問題。當時公司準備(重新)營辦從香港直飛悉尼的航班,機上卻沒有任何娛樂設施。沒錯,雖然機上設有讓機艙服務員與乘客溝通的廣播系統,但每個座位並無獨立的音響設備。」
The late Gareth Powell (1934-2016), Discovery's founding editor
當時國泰航空的市場推廣總監看中Powell在新聞界和出版業有豐富經驗,以及曾為1950年代創刊的泛美航空機上雜誌《Clipper》撰稿的背景,遂邀請他為國泰航空構思機上娛樂設備。從此Powell就肩負起為長途乘客帶來新知識與娛樂的重任。
Powell與才華橫溢的設計師兼前極地探險家李樂詩攜手合作,為國泰航空籌謀娛樂大計。他回想︰「我們想將A4大小的輕巧紙盒放在座椅前的餐桌旁,盒內放有一本16頁橫式雜誌,以及摺紙飛機等多款紙板遊戲。」
這個趣味盎然的構想在國泰航空銷售會議上大獲好評,最後卻未能付諸實行。因為機師指出,這樣可能會令大量乘客在機艙內興奮地將紙飛機當作飛鏢互擲。最後,紙飛機的主意被否決,但雜誌則增加頁數,變為三語英文、繁體中文及日文刊物,並保留獨特的橫式印刷。
Powell在網誌上再憶述︰「之後公司一直向外表示『研究顯示,這是機上雜誌的最佳裝幀方式。』簡直是胡說八道,雜誌採用橫式裝幀,全因原本是為了把它放在盒中。」
此後,《Discovery》經歷了多番修訂、重新定位,並由新編輯主編,最明顯的是從橫式改為直式。即使經歷過蛻變,這本雜誌仍然邁步向前,繼續貫徹為乘客帶來新知識和娛樂的宗旨,並永遠對Powell和他無法起飛的紙飛機懷抱感激和敬意。
今年秋天,Gareth在五名兒女 陪伴下,於澳洲與世長辭,享年82歲。他遺下的遠見惠及現任的編輯,我們會懷念他。
主頁橫幅圖片: Discovery Magazine Dec 2016 - Points in time